反側甲地雷

反坦克側甲雷是一種設置在道路一側或在固定方向上攔擊坦克,專從側麵攻擊坦克側甲的神奇地雷。第三代反側甲地雷,與以往的同類地雷相比,在引信與傳感器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主要采用激光、紅外,震動、聲響、毫米波探測技術和複合式引信,能對目標進行判別以確定是否具有攻擊價值,探測距離可達100米,其戰鬥部在裝藥結構上采用串聯空心裝藥,最大破甲深度可達70毫米。目前較有代表性的是美軍的XM—84型,德軍的M3型,英、法、德合作研製的“阿帕傑克斯”和“阿爾讓斯”地雷等。該種地雷可在探測距離內主動攻擊目標,是封鎖隘路、山口、雷場通路、城鎮街區及一切不便設置其他反坦克地雷區域的有效武器。由於反坦克側甲雷具有運用安全、設置隱蔽、難以發現和排除、布設後服役時間長、工作可靠等特點,因而備受歐美國家青睞。

美軍的XM—84反坦克側甲雷,以雷載雷達引信探測移動目標,當目標進入地雷的有效作用範圍並確認是坦克或重型裝甲車輛後,即起爆戰鬥部,爆炸形成的自鍛破片就會直鑽坦克的側甲,將其擊毀。目前,這種地雷正在向體積小型化、彈藥係列化和設置簡單化方向發展。

反直升機地雷

現代戰場上,武裝直升機以其機動性高、隱蔽性好、突擊力強等特點而備受青睞。特別是它超低空和貼地飛行的本領,更令人防不勝防。如今,古老的地雷成了它的新克星。

為限製直升機在低空和超低空的優勢,美國於1986年開始研製反直升機地雷並率先研製出了樣雷,使“用地雷打直升機”這一天方夜譚式的神話變成了現實。此種地雷主要由探測識別係統、近距離瞄準係統、戰鬥部和控製係統組成,核心部分探測與識別係統采用聲傳感器陣列為核心部件,探測直升機旋翼發出的獨特信號,並能據此分辨出直升機的類型,可靠率在90%以上。戰鬥部為爆炸成型彈丸,可擊穿直升機的底部裝甲。控製係統可遙控操作,用於關閉或開啟雷場,保證己方直升機的通過,防止誤傷。

反隱身技術

反隱身技術是研究如何使隱身措施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的技術。雷達隱身是首先發展和使用的隱身技術,因此反雷達隱身也是當前重點發展的反隱身技術。

目前的雷達隱身措施都是針對厘米波雷達的,改變探測雷達的工作波長,可以使這些隱身措施失效。采用雙/多基地雷達,從側麵探測隱身目標;利用預警飛機、預警衛星、預警無人機乃至高空氣球、飛艇等,從隱身措施較弱的部位探測目標;提高雷達脈衝能量和雷達信號處理質量,可探測雷達截麵積在01平方米以上隱身飛行器;采用新體製雷達,例如無載波雷達、雙頻段或多頻段雷達、諧波雷達等,可發現隱身目標;用多部雷達組成雷達網探測隱身目標。

這種技術、武器係統之間的對抗循環不已,推動相關技術和武器係統向更高水平發展。

反潛、掃雷

水麵效應艇可憑借其載荷能力強的特點,攜載大量的聲納浮標、探測儀器和反潛武器,成為一個有效的反潛平台。出色的水麵垂直起降、靜態懸停的性能,以及使用吊放聲納反潛,將成為水麵效應艇的拿手好戲。前蘇聯海軍曾試驗用水麵效應艇與普通反潛機協同作戰,爭取獲得最佳的反潛功效。水雷對於幾乎全程掠海飛行的水麵效應艇完全奈何不得,相反,裝上掃雷器的水麵效應艇將成為水雷的頭號“克星”。

反艦、防空作戰

前蘇聯“雌鷂”水麵效應艇可攜帶6枚SS-N-22反艦導彈,稱得上是一種全新獨特的反艦平台。它具有航程大,不易被探測等優勢,可對敵方實施全方位抵近攻擊,突擊威力極強。前蘇聯軍方還曾考慮將“雌鷂”與“逆火”和“海盜旗”等轟炸機有效組合,以進一步提高反艦能力。鑒於目前多數飛機下視及下射能力較差,水麵效應艇可利用自身的隱蔽性並借海浪作為天然屏障,若再裝上艦空導彈,必將使飛機也望而生畏。

反物質武器

反物質的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但進展緩慢。1986年,在磁陷階中首次捕獲到反質子,從此對反物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研究表明,極少量的物質與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稱為“湮沒”反應),可迅速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足以壓縮鈈或鈾丸產生鏈式反應。隻要幾微克的反物質,就可用作熱核爆炸的扳機,或者激勵出極強的X射線或γ射線激光。反物質在軍事上有多種用途,它是目前研究的第四代核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在美國費米國立加速器研究所、法國和瑞士合建的歐洲核研究中心以及俄羅斯的高能物質研究所,都在進行反物質的生產和研究。

反彈道導彈

用於攔截敵方來襲彈道導彈的導彈,又稱反導彈導彈。它與多種地麵雷達、數據處理設備和指揮控製通信係統等,組成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武器係統,簡稱反導係統。它是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彈道導彈導彈按攔截空域,分為高空攔截導彈和低空攔截導彈。前者用於對來襲彈道導彈飛行到大氣層外時實施攔截;後者用於對來襲彈道導彈進入目標上空時實施攔截。反彈道導彈導彈主要特點是反應速度快、命中精度高。其中,高空攔截導彈受到普遍重視。實戰時,可單獨部署使用,也可兩者配合部署使用,以提高其攔截概率。反彈道導彈導彈主要由戰鬥部、推進係統、製導係統、電源係統和彈體等組成。

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在坦克與反坦克鬥爭中應運而生的,是專門用來對付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重要武器之一。

自從1916年英國在戰場上首次使用坦克後,盡管使用了反坦克槍、噴火器或集束手榴彈甚至野戰火炮來對付坦克,但還沒有專門對付坦克的反坦克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在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了專門對付坦克的反坦克炮。比如在瑞士製成高平地兩用20毫米自動炮,但它的口徑小,穿甲厚度隻有15毫米,威力不足,因此,在1933年又相繼出現了多種37毫米反坦克炮。但獲得成功、享有盛譽的隻有瑞典的博福37毫米火炮和德國的35/36式37毫米火炮。瑞典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曾為德國、英國、波蘭、丹麥等交戰國家廣泛使用。德國的35/36式反坦克炮也被當時的蘇、美、意、日等國家仿製或改型,生產數量很大,到1941年,僅德國就生產了15萬餘門。

防化器材

防化器材又稱防化裝備或“三防”裝備,是用於防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偵檢、防護、洗消、急救的各種器材、裝備之總稱。

(1)偵察器材通常由報警、偵毒、化驗器材和毒劑偵察車等組成。

(2)防護器材分為個人和集體防護器材。前者指用於個人防止毒劑、放射性灰塵和生物戰劑氣溶膠傷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麵具、防毒衣、防毒鬥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體防護器材包括永備工事、特種車輛的集防裝置、野戰掩蔽部、過濾通風設備等。

(3)洗消器材包括個人洗消設備、小(大)型洗消設備、核生化戰場上的供水設備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針、次氯酸鈣懸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氣等。

防核通信異軍突起

自動化指揮通信係統是最高統帥部對各軍兵種實施作戰指揮的手段,它是否保持穩定可靠的工作,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