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自動化指揮係統在核條件下的抗毀和生存能力,世界上不少國家不惜血本采取各種防範措施。這些措施概括地講是“專”、“動”、“綜”、“地”和“選”。“專”是指建立專門的防核自動化指揮係統,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多種預備指揮控製係統,尤其是通信網絡,以保證在遭敵核襲擊後,仍能保持穩定可靠的作戰指揮。“動”是建立機載等運動中的自動化指揮係統。“綜”是綜合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建立起縱橫交錯的通信網絡。“地”是建立地下、半地下的自動化指揮係統。“選”是選用合適的電線電波和電波傳輸方式。

科學實驗表明,工作在毫米波的衛星通信可以有效地防止核爆炸的影響,工作在短波和超短波的流星散射通信能最大限度減輕核爆炸對通信的影響,在核爆炸後,數小時即可重建通信信道。

“複仇者”中低空防空導彈

“複仇者”防空導彈武器係統是美國1980年代研製並裝備的一種新型近程低空防空係統。該係統將2個四聯裝“毒刺”導彈發射裝置,並配有紅外及光學探測跟蹤係統,具有迎擊目標能力,用於摧毀近距離飛機和直升機。1990年代引進後,主要用於增強低空,特別是超低空防空力量。

該係統最大有效射程56千米,最小有效射程200米,最大有效射高38千米,最小有效射高10米,製導方式為光學跟蹤、被動紅外尋的。反應時間10秒(無預警)、3秒(有預警)。彈長1524米,彈徑70毫米,翼展90毫米,彈重1013千克。最大速度22馬赫,發射間隔5秒,再裝填時間8分鍾。係統全重3900千克,最大速度10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63千米。

伏擊戰

用伏擊戰打擊運動的敵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伏擊戰,一般分待伏與誘伏兩種。待伏,是在偵察到敵人出動的兵力、時間和必經之路後,預先設下埋伏,待機殲敵。誘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設伏,然後用少數部隊誘敵上鉤,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後給予沉重打擊;或者佯攻一個點,引誘別的敵人前來增援,在路上伏擊敵人的增援部隊。伏擊的對象,主要是敵戰鬥人員較少的運輸隊、汽車、火車、船隊和零星小股分隊,以及饑餓與疲憊不堪的戰鬥部隊,以便速戰全殲。

伏擊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把兵力分為側擊、堵擊、尾擊三部分,以側擊為主,實行堵頭、斬腰、截尾的戰術。

“蜂雀”吉普車

“蜂雀”吉普車於1984年在美國誕生,至今已有十多個國家裝備了這種高機動多用途汽車,它也是最先安裝武器的吉普車。“蜂雀”是一個大家庭,它的成員不下幾十種。

“蜂雀”搭載機槍、自動槍榴彈發射器等各種武器,就是一輛戰鬥支援車。車上裝有直徑81厘米的滑動環架,搭載武器具有360°射角,並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開火。如果裝上導彈係統就成了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每輛車可裝導彈6枚。發射導彈時,操縱手隻要以高功率光學瞄準具瞄準目標,電腦便可自動修正導彈的航向,準確命中目標。在海灣戰爭中,這種導彈發射車大顯威風,擊毀不少伊拉克的裝甲車。

經過改裝它還可以變型為通信車、武器運輸車、救護車、載重車使用。無論“蜂雀”車怎樣改型,萬變不離其宗,它的特點主要有這樣3點:

(1)馬力大,最大達150馬力,可以自動變速,大大減輕駕駛員的操作負荷,在作戰時,即使一隻腳及一隻手負傷,仍可正常駕駛。蜂雀車最大路速可達113千米/小時,由0千米加速到48千米/小時隻需7秒鍾。載重可達125噸。

(2)采用四輪獨立懸吊係統,可通過任何崎嶇地形而不會損傷傳動軸及差速器。油箱被巧妙地置於兩根方形車身鋼梁中央,可減輕輪胎觸雷時對油箱的傷害。

(3)車輪胎內裝有特製的鎂合金環,在爆胎後仍可以48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大約1小時。這在戰場上有很大意義,可以迅速脫離險境,避免在戰火下“拋錨”。同時,由於這種特殊性能,“蜂雀”車不必攜帶備胎,不必安裝備胎架,從而減輕了車體重量。

在海灣戰爭中,“蜂雀”吉普車披掛上陣,受到前線的指揮官們的喜愛。

飛龍7號

飛龍7號(FL-7)和FL-2/SY-2一樣,該型彈也沒有實物的公開展示,但有宣傳。FL-7是以FL-2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全新反艦導彈,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醞釀,它是一種用於攻擊大中型艦船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實際上它隻是SY-2Y改良,除彈翼設計不同且彈體較為修長之外,兩者非常相似。FL-7以固態燃料助推器把導彈加速至超音速,然後以液體火箭發動機維持超音速飛行直至命中目標。該彈采用類似FL-2的聚能穿甲爆破彈頭,即使有重裝甲防護的巨艦亦能輕易貫穿,並有強大的ECCM能力,可以單發或者連發進行扇麵射擊。

FL-7最大射程32千米,和其他超音速反艦導彈相似的地方,在於其巡航高度較高,達50至100公尺,最大速度14馬赫,單發命中率大於75%,發射重量達18噸,彈徑和FL-2一樣是054公尺,彈長則增加至66公尺,江湖級的發射箱需要修改才能容納它(SY-1係列單長642公尺,SY-2係列為6公尺)。FL-7迄今仍未加入中國海軍,也許彈長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然而FL-7作為中國第三種超音速反艦導彈,有其存在意義。

飛行馬赫數

馬赫數也稱“馬氏數”、“MM數”,因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而得名。飛行器在空氣中的運動速度與該高度未受擾動的空氣中的音速的比值,稱飛行馬赫數。氣流速度與音速的比值,稱氣流馬赫數。如果流場中的各點速度不同,那麼某一點的流速與該點音速的比值稱為當地馬赫數(局部馬赫數)。馬赫數是一個無量綱的數。馬赫數越大,介質的壓縮性的影響越顯著。當飛行器當地馬赫數M達到1時,形成激波,造成所謂“音障”。當地馬赫數M小於1而接近1稱“亞音速”,當地馬赫數M大於1稱“超音速”。

音速,也稱“聲速”,是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同介質的性質和狀態(如溫度)有關。在0℃時,海平麵空氣中音速為每小時1 1929千米,每升高1℃音速約增加每小時216千米。水中音速約為每小時5 184千米。鋼鐵中音速約為每小時18萬千米。

飛艇

飛艇是一種輕於空氣的航空器,它與氣球的最大區別在於具有推進和控製飛行狀態的裝置。飛艇由巨大的流線型艇體,位於艇體下麵的吊艙,起穩定控製作用的尾麵和推進裝置組成。艇體的氣囊內充以密度比空氣小的浮升氣體(氫氣或氦氣)借以產生浮力使飛艇升空。吊艙供人員乘坐和裝載貨物。尾麵用來控製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穩定。

飛艇屬於浮空器的一種,也是利用輕於空氣的氣體來提供升力的航空器。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浮空器可分為飛艇、係留氣球和熱氣球等,其中飛艇和係留氣球是軍事利用價值最高的浮空器。飛艇和係留氣球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比後者多了自帶的動力係統,可以自行飛行。飛艇分有人和無人兩類,也有拴係和未拴係之別。

飛艇獲得的升力主要來自其內部充滿的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氣、氦氣等。現代飛艇一般都使用安全性更好的氦氣來提供升力,另外飛艇上安裝的發動機提供部分的升力。發動機提供的動力主要用在飛艇水平移動以及艇載設備的供電上,所以飛艇相對於現代噴氣飛機來說節能性能較好,而且對於環境的破壞也較小。

一般從結構上看,飛艇可分為三種類型:硬式飛艇、半硬式飛艇和軟式飛艇。硬式飛艇是由其內部骨架(金屬或木材等製成)保持形狀和剛性的飛艇,外表覆蓋著蒙皮,骨架內部則裝有許多為飛艇提供升力的充滿氣體的獨立氣囊。半硬式飛艇要保持其形狀主要是通過氣囊中的氣體壓力,另外部分也要依靠剛性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