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事,懂道理
孔明借東風
諸葛亮是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軍事家。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已經做好了準備,要發動火攻一舉燒毀曹軍的戰船,打敗曹操。但當時正是隆冬時節,長江中遊一帶刮的都是西北風,根本就沒有東南風。如果就著西北風放火,曹軍處於上風頭,根本燒不到曹軍,反倒會燒到自己。周瑜想不出辦法,病倒了。
諸葛亮當時在周瑜軍中幫忙出謀劃策,他知道周瑜病倒的原因,於是便給周瑜開了一個“藥方”:“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周瑜便問諸葛亮有什麼辦法,諸葛亮告訴周瑜:“我可以借來東風。”他讓周瑜建了一座高九尺的七星壇,諸葛亮走上七星壇開始作法,他要“借東風”。到了作戰那天,果然東南風大起,周瑜乘機發動進攻,火燒曹軍,取得了勝利。
實際上,那東風並不是諸葛亮“借”來的。因為諸葛亮精通天文,他通過觀察天象,了解到那一天會刮東南風,於是告訴周瑜在那天發動進攻,這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知識拓展
沒有四季變化的地方
小朋友,你知道嗎,在地球上有幾個地方是沒有四季變化的。它們分別是:赤道、南極、北極。因為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光的直射點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動,所以赤道附近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而南極和北極處在地球的兩個端點,雖然有時也會有陽光照射,但對於這兩個地方來說太陽高度都很低,陽光帶去的熱量非常少,因而地球的南、北極始終是寒冷的,也沒有四季的變化。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①,應②乎中③。
注釋:
①方:方位。②應:對應。③中:中央。
譯文:
南、北、西、東,是四個方位。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讀故事,懂道理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坐在一輛漂亮的大馬車上,在大路上飛跑。
他的朋友看見了,叫住他問:“喂,你的車跑得那麼快,要到哪兒去啊?”
他回答說:“我要到楚國去。”
他的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麼往北走啊?”
“沒關係,反正我的馬跑得快。”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那有什麼關係?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朋友搖搖頭:“可是你走的路根本就不是去楚國的路呀!”
“你放心,我帶的盤纏很多,足夠路上花費的。”
“可是,你帶的錢再多,卻怎麼也到不了楚國啊。”
朋友的話還沒有說完,那個人的馬車已經跑遠了。
楚國在南邊,他卻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他離楚國就越遠。帶再多的盤纏又有什麼用呢?
知識拓展
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來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它的前身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指南針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的作用下能一端指著南極,一端指著北極。而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因此,人們利用磁針的這一性能來辨別方向。一般說來,指南針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麵。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①,國之良②。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③,宜相葉④。
注釋:
①四民:指士農工商四中從事不同職業的人。②良:良民。③四聲:古漢語中字調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類。④葉(xié):同“協”,指協調、押韻。
譯文:
士農工商這四種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是國家的良民。
平上去入是古漢語中的四個聲調,這四聲之間應該平仄協調、韻律和諧。
讀故事,懂道理
商鞅變法
戰國初期,七個諸侯國中,秦國是比較落後的。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