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增多者,應注意陰部衛生,可使用陰道自用灌洗器,每日用溫開水衝洗陰道,或服用中藥止帶片(內含椿根皮、白術、山藥等藥物),效果較好。
三、“突破性出血”的原因及處理
婦女應用避孕藥期間出現的陰道出血,醫學上稱之為“突破性出血”。
服用短效避孕藥出現的陰道出血,多與“漏服”避孕藥有關。漏服引起的服藥期間出血常與漏服次數成正比。漏服藥的次數越多,陰道出血的發生率也就越高。因此,避免漏服,可防止陰道出血的發生。
少數婦女,雖按期服藥也可有陰道出血現象,這是由於其體內雌激素量不足所致。應根據陰道出血量的多少進行治療。若婦女僅有點點滴滴的陰道出血,不用帶月經墊,可每晚加服半片避孕藥或另外加服炔雌酮0.01~0.015毫克,一直加到服完22片藥為止。
若婦女陰道出血量多,猶如平日月經血量,就要當月經處理,應於見血的當天晚上停服避孕藥。從這一天算起,直到第5天再開始服下個月的避孕藥,並每晚加服半片避孕藥,或外加炔雌酮(用量同上),以防再次出現陰道出血。
應用長效避孕針後出現的不規則出血,多由於藥物抑製卵巢功能,體內雌激素不足,致使宮內膜營養不良而發生。應補充雌激素,可服炔雌酮0.0125~0.025毫克,一直服至下次注射日為止。因避孕針內含雌激素,故注射後可不必再服雌激素。
注射長效避孕針後。若陰道長期出血不止,血量不多,可口服避孕片1號或2號4天。進行“藥物刮宮”——即激素藥物突然消退,使內膜失去營養而剝脫。另外,在注射避孕藥第11天起再加服避孕藥1號或2號,連服4天,作為“藥物性刮宮”,以縮短下次月經周期。
若應用避孕藥後陰道出血治療反複無效時,應停用避孕藥,行婦科檢查,以除外生殖器有無腫瘤或炎症。必要時應行b型超聲波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再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四、哪些人不宜應用避孕藥
避孕藥適合於身體健康、生育能力旺盛的育齡婦女。有以下情況者不宜應用避孕藥避孕。
避孕藥進入人體後,經肝髒解毒,由腎髒排泄,因此,急、慢性肝炎、腎炎、腎盂腎炎、肝腎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避孕藥。
避孕藥能否引起或加重癌瘤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根據臨床資料分析,尚未發現長期應用口服避孕藥者有腫瘤發病率增加的證據。不過,對某些原已有癌前病變,或癌瘤家族史,或乳房內有腫塊的婦女,應避免使用為妥。
個別婦女在服避孕藥期間,血壓暫時升高,有原發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及肺原性高血壓等患者,服避孕藥後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果服藥後血壓有繼續升高的傾向,應停止服藥。
若婦女既往或目前患有動靜脈血栓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原性高血壓及血液病者,服避孕藥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最好不用此藥。
服用避孕藥可能引起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暫時性降低(可逆性)。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糖尿病前期病史,如妊娠糖尿病史或分娩過巨大胎兒史者,服避孕藥時,應定期複查葡萄糖耐量試驗,發現異常,應及時停藥、糖尿病患者最好忌用。
內分泌功能紊亂如甲狀腺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者,應暫時不服用避孕藥,以防加重病情。
長期服用含大量雌激素的避孕藥有促進子宮肌瘤生長與增大的不良反應。若服避孕藥期間發現子宮上出現肌瘤,應及時停藥。
哺乳的婦女。如果嬰兒主要靠母乳喂養時,宜暫緩服用。因為服避孕藥後多數人奶量減少。且服用長效口服避孕藥可影響嬰兒乳房增大。不喂奶的婦女,應及早服藥。流產後的婦女,最好等待來一次正常月經後再服用避孕藥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