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生兒喂養與護理(2)(2 / 3)

新生兒保健

胎兒從脫離母體到出生後28天,醫學上稱為新生兒期。這是孩子開始獨立生活的第一階段,身體變化很大,所以保健護理非常重要。新生兒護理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臍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一般1~7天後脫落。臍帶未脫落前要注意檢查包紮臍帶的紗布有無滲血。臍帶脫落後,臍孔窩裏如發現有血水或人膿,有滲出物可塗75%酒精,保持幹燥,並及時去醫院治療。

2.保溫。因為新生兒調節體溫的功能差,易受冷引起肺炎、感冒等病,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溫。一般以攝氏20~24℃為宜。早產兒的體重越低。越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熱水袋,有條件的可用空調設備取暖。

3.口腔衛生。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血管豐富,較幹燥。於上齶中線兩旁及牙齦切緣上常可見黃白小點,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瀦留腫脹所致。此小點叫上皮珠,俗稱馬牙,切勿挑擦,挑擦後輕者可引起局部潰爛。重者可引起敗血症。

4.呼吸道護理。新生兒的呼吸特點是淺而快,節律不同,因此必須保持新生兒呼吸道通暢。如鼻腔內有黏液,可用消毒棉花輕輕擦去。感冒時,常引起嚴重鼻塞,影響吃奶,可在吃奶前用0.5%的麻黃素溶液,每次一滴,嚴禁用成人的滴鼻淨藥水,以免中毒。

5.皮膚護理。胎脂有保護皮膚作用,出生後數小時可逐漸吸收,不要清洗。新生兒皮膚柔嫩,易擦傷引起感染,特別是頸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每天應清洗,防止感染。

6.洗澡。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經常洗澡可使皮膚清潔,改善血液循環。洗澡洗頭麵部、頸部,然後洗全身。要注意耳後、頸、腋下、肘部、腹股溝等皺褶處的清潔衛生。女嬰外陰部衝洗由前到後,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汙染陰道及尿道。洗完澡後要用幹毛巾擦幹身體,並在皮膚皺褶處撲上嬰兒用粉。

7.睡眠。新生兒時期,除了吃奶、換洗外,幾乎都在睡眠中,睡眠時應避免光線直接刺激眼睛。睡眠姿勢對嬰兒的健康與體型的發育關係很大。經研究證實。長期處於仰睡姿勢的嬰兒,長大後在體型容貌定型階段,大多五官端正,麵容秀麗。

8.新生兒用藥要慎重。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疾病,不要隨便給小兒用藥。

新生兒日常護理

對許多育兒新手爸媽而言,寶寶一舉手、一投足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是生理上正常、異常的表征,都是一個難解的“結”。因此,育兒父母們的心中都希望能破解這個難題。新生兒全身護理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頭部:頭型正常與否、前囟門是否凹陷或凸出、頭圍大小、顱骨骨縫閉合或隆起等,都是頭部正常與否的指標。

2.口腔:需注意舌頭是殘留白色的奶垢?小寶寶是否有誤食其他東西的情形?

3.皮膚:胎脂在出生數周之後便會自動褪去,此時需注意保養的工夫。

4.臍部:新生兒臍帶約在一周後脫落,需注意保持幹燥。

5.四肢:新生兒由於中樞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常會有四肢抖動的現象。

6.生殖器官:觀察男女寶寶生殖器官有無異樣,平時需勤加清潔。

7.眼睛:觀察眼球、視力等眼部情況;是否有斜視的現象?

8.耳朵:耳型是否有歪斜的現象,需隨時注意聽力發展。

9.呼吸道:由於新兒的鼻腔及喉部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常易發出咕咕作響的聲音。

10.腸胃:出生時已具備吸吮及吞咽反射,但腸胃的消化係統尚未成熟,隻能喂母、牛乳及水。

育兒基本常識

常有許多新手爸媽們對寶寶所表現的一些現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寶寶是生病了呢?還是隻是正常的生理表征,例如:小寶寶的頭頂怎麼軟軟的?寶寶的尿布中出現粉紅色的黏液該怎麼辦?新生寶寶為何隻睡個不停呢?他聽得到聲音嗎?小男嬰的陰囊腫脹是正常現象嗎?吐奶與溢奶有何不同?……等等,諸如此類的疑難雜症均讓為人父母者充滿疑惑。再加上有時父母不知如何去處理寶寶異常現象,一旦寶寶發生狀況時,往往手忙腳亂或過於緊張,因此,具備基本的育兒常識與正確的觀念是每位新手爸媽不可忽略的。

一、頭部問題

新生兒的頭型美觀與否?及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常是許多父母們關心的事項。專家指出,在一般自然生產中,有時候寶寶的頭部經過產道的擠壓,會產生水腫(即是所謂的產瘤);有些寶寶在用真空吸引器助產之下,頭骨骨膜下容易形成頭血瘤,這些都屬正常的現象,通常在出生數天後即會自然消失,不必做任何治療。

由於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結合,所以形成前囟門及後囟門,前囟門大約在6個月左右就不易察覺出來;而後囟門因為僅有0.5~1公分。因此至寶寶2個月大時就會完全關閉。在新生兒健康檢查中,前囟門是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因為許多疾病可從此得知,如嬰兒脫水時前囟門會凹陷;而腦壓增高時前囟門會膨起,另外,如果前、後囟門關閉的時間過晚都可能是疾病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