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生兒喂養與護理(3)(3 / 3)

新生兒傳染性膿皰瘡的病原菌大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早產兒與營養不良的新生兒更易於感染。病灶出現在表皮與真皮之間,多見於皮膚皺襞處,均隆出於皮膚表麵,其大小如帽針頭或稍大,其內容物多透明或稍混濁。

此種疾病常於嬰兒出生後4~10天內發生。開始時於臀部、下肢或大腿上部尿布區發生數個皰疹。初期皰液清晰,但迅速成為膿皰而破裂露出紅而濕潤的糜爛麵,創麵幹潔較慢,痊愈後不留瘢痕。皮膚皺褶處,四肢關節屈麵、關節腔及其他部位亦可受累。輕者,皰疹局限於較小區域且不再陸續發生新皰,無全身症狀,經洽後約10天左右可痊愈。重者,新的膿皰大量接踵泛發,不同階段的皮疹同時存在,黏膜亦可受累,且可伴有繼發感染及全身症狀如發熱,體溫不升、腹瀉、體弱、消瘦、貧血等,當感染擴散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時,則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對病兒的處理應做好隔離,立即進行膿液培養,鑒別菌種,做藥敏試驗以選擇最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塗0.5%新黴素軟膏或1%龍膽紫溶液,並在患處向四周正常皮膚每隔2~3小時塗50%酒精以減少自然接觸傳染的機會。

為預防膿皰病,對新生兒的胎脂不應於生後立即擦去,因為胎脂能補償角質層不足,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生後一周內新生兒應用無菌的礦物油或棉籽油輕輕將會陰、皮膚皺折處(頜下、腋窩、腹股溝等)的胎脂擦掉。身體其他部位的胎脂應全部保留直至脫臍前。新生兒皮膚皺折處應保持幹燥,防止擦爛。生後洗澡宜用柔和、無刺激的香皂,每次洗澡後應將香皂用水衝洗淨,並用柔軟毛巾擦幹。新生兒皮脂腺不發達,皮膚油脂較少,但也不必塗擦油脂以求滋潤,因油脂會堵塞皮脂腺毛孔和汗孔,不利排泄,易生痱子,易於積菌感染膿皰病,同時也妨礙皮膚的呼吸作用。小兒穿用的內衣、被單、尿布應以細軟的棉布為宜,若用舊布製成內衣,既節約又適用。羊毛內衣容易致敏而引起皮炎,最不適用。絲和人造纖維物質亦偶有致敏作用。要注意居室通氣換氣。加強消毒隔離,保持一定室溫,不要將小兒包紮過緊,盡量使其舒適少哭,經常保持皮膚幹潔。

五“尿布疹”的防治

新生兒尿布診也叫“臀紅”,是新生兒常見的疾患。其發病原因可能與大小便經過濕透的尿布,產生出氨並長期刺激皮膚有關,尤其屢次排稀便,更換尿布不及時,或尿布用肥皂洗滌未衝洗幹淨帶有肥皂堿性刺激,或用不透氣的橡皮尿布等均易發生尿布疹。此病多見於臀部,肛周,外生殖器及大腿內側:輕者僅有輕度皮膚發紅,重者可見界限分明的丘疹,甚至發展為小水泡和膿皰,破裂後易繼發皮膚感染。

對發生尿布疹的小兒要仔細護理,積極治療。應改變孩子的臥位,使其側臥,露出臀部,保持臀部皮膚幹燥,局部擦氧化鋅軟膏、魚肝油軟膏,皰疹破潰麵可擦1%~2%龍膽紫。腹瀉時應減少乳內脂肪量和糖量。近來也有用燈烤幹等方法保持臀部清潔幹燥。常可在3—5天治愈。

新生兒尿布疹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要使用潔淨、不含剩餘皂質的尿布,尿布要勤洗勤換,便後要擦洗臀部,並塗抹凡士林等油劑,保持皮膚幹燥。隻要認真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就可以預防尿布疹的發生。

六、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俗稱鎖口風、臍風、七日風、四六風,是由破傷風杆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多見於舊法接生的嬰兒。

破傷風杆菌是一種不喜歡空氣的細菌(醫學上稱為厭氧菌)。此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分布甚廣,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年,也可在家畜及健康人糞便中發現。在缺氧環境中生長繁殖,產生外毒素。在接生時,如用汙染了破傷風杆菌而嚴格消毒的用具來處理臍帶,或在護理時不注意清潔,使破傷風杆菌進入臍帶,也可能因用未消毒的棉花或舊布包裹臍帶而引起。新生兒臍帶不久便壞死,局部含氧量低,有利於厭氧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破傷風杆菌產生的毒素侵害神經組織,因而產生各種症狀:患兒出現牙關緊閉,不易塞進乳頭,多哭鬧,易被驚動,口吐白沫,四肢肌肉強直,麵部肌肉痙攣形成苦笑麵容。嚴重者咽喉肌肉痙攣,全身缺氧引起青紫窒息。發病初時不發熱。以後體溫在38℃~40℃之間,痙攣發作越頻繁,抽搐時間越長,病情就越重,如搶救不及時往往引起死亡。

破傷風杆菌侵入體內不立即發病,當杆菌繁殖到一定數量,產生一定量的毒素才開始發病,這段發病前的準備時間醫學上稱為潛伏期,一般為3~14天,以4~6天時發病最多,潛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