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住呼吸一會兒,然後再通過口腔把空氣慢慢呼出,這個過程要數到5以上。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由此帶來的身體變化。
★重複吸氣呼氣5次,休息2分鍾後再重複。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平躺在床上進行效果會更好;進行時,注意力要集中在呼吸上;吐氣時要慢,要長,而且不要中斷。
腸道的保健與養生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因此我們總以為要嚴把嘴巴這個“關口”,這是樣做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偶爾也會有一些“落網之魚”趁我們不注意時,偷偷地溜進我們的腸胃,破壞我們平衡的體內環境。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不用著急,因為我們體內也“暗藏”了多個對付種種病菌的“機關”,其中七成的免疫能力就集中在我們的腸道內。通常情況下,大多人會認為人體的心、腦、肝、腎等器官與全身健康的關係密切,而對腸道的功能卻不屑一顧。其實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腸道狀態的好壞同樣影響到我們的健康質量甚至生命安危。因此,有些保健專家提出的“人體健康從腸道開始”的新見解,絕非空穴來風。
很多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飲食不正常,一超過30歲後就開始麵臨各種老化的問題,最易顯現的莫過於皮膚長皺紋、新陳代謝緩慢、各種慢性疾病及老化症狀也悄悄上身,疾病的來源往往來自於身上毒素過多及排泄功能不良所致,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大部分的毒素及宿便囤積在長且彎曲的大腸內,如不加以注意,一旦腸道老化,排泄功能降低,就會引起各種疾病的產生,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大腸癌。
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食欲不振:其原因可能由於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功能發生障礙的緣故。
★惡心、嘔吐:高位腸梗阻或腸運動功能異常時,常有嘔吐。
★便秘:腸道運動減弱,腸壁肌層張力降低,或結腸、直腸因炎症腫瘤而致腸腔狹窄時,可引起大便秘結。
★腹痛:腸道炎症、腸梗阻、腸穿孔、腸襻缺血等均可出現急性腹痛。腸道腫瘤或慢性病變則常有持續性腹痛。
★腹瀉:急性腹瀉多因腸道細菌感染、細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損傷腸黏膜的結果。慢性腹瀉則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礙、慢性炎症、腸道運動過速等疾病。小腸疾病所致的慢性抗體腹瀉常伴有吸收不良,結腸疾病引起的腹瀉多見於慢性炎症或結腸運動過速。
因此,醫學專家呼籲,保持腸道年齡年輕化,做好腸道環保,都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日常腸道的健康保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合理膳食
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不僅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製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與古代醫家提出的“要想長生,腸中常清”的道理是一樣的。
2.保持愉悅的心情
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關乎到腸子的安危。諸如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皆可導致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要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3.借助於某些保健食品
如食用乳酸菌等有益菌,直接將其吃進去,是快速的改善腸道功能的辦法。另外就是食用大豆低聚糖等營養腸道營養品。它們不會被消化係統分解吸收,也極少被其他細菌所利用,幾乎能全身到達“崗位”——腸道,從而促進雙歧杆菌生長。
4.加強體育鍛煉
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恒地參加鍛煉,並常做俯臥撐、揉腹等,有利於增強腹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5.喝水清腸道
腸道也需要洗澡,具體說來,我們每人每天對水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但至少,每天2000毫升的水才能滿足腸道保持年輕態的需要。保健專家發現,水不僅能起到潤滑的作用,還能幫助緩解口氣問題、避免幹燥。多喝水如同給腸道洗澡,是保持腸道年輕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