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可以分為急性膽囊炎(結石性與非結石性)和慢性膽囊炎(結石與非結石性),其中慢性膽囊炎90%以上為結石引起,一般情況下來說,急性膽囊炎比較好治,而慢性膽囊炎則需要長時間的調理與保健。
慢性膽囊炎容易反複發作,但患者隻要掌握一定的保健和自療知識,就能最大限度地解除病痛,控製疾病複發。其中推拿和飲食療法簡便易行,可以一試:
1.推拿法。推拿法步驟如下:
★推肋摩腹。用手根在肋弓部做推法20-30次,再用手掌在臍的周圍做顧時針推摩20-30次。
★以拇指或中指指峰壓按章門(位於屈肘合腋、肘尖盡處)、中腋(位於屈肘上1寸)、梁門(位於中腕旁開2寸)穴1分鍾。
★以拇指用力點按膽囊穴(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下2寸)1分鍾。
★推揉劍突(沿著肋骨外援找到它的交界處,稱之為劍突。在胸的中間,從肚臍向上摸,最先摸到的胸骨就是)。用雙手掌根部自上而下推揉劍突至小腹部數遍。
★右手握拳用拇指關節突出部,點按膽俞(位於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肝俞穴(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另一手拇指點按期門穴(位於乳頭下方的第6肋間隙),各1分鍾。
★以雙手掌部按揉胸肋部數次。
2.膽囊炎的食療法
膽道疾病與飲食有密切關係,故飲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給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食品,如藕粉、米湯、果汁、蔬菜汁、蜂蜜等,少食多餐。禁食動物的腦、肝、腎及蛋黃、魚籽等,不吃油炸食物、肥肉等。忌飲酒、濃茶、咖啡及含粗纖維素多的蔬菜和水果。
★蒲公英茶:幹蒲公英50克(鮮者為全草100-150克),先用涼水1000毫升浸泡,後文火煎5-7分鍾,分2天飯後當茶飲,每日3次,2天換1次藥,連喝1個月。
★金錢銀花燉瘦肉:金錢草80克,金銀花60克,以上為幹品;豬瘦肉600克,黃酒20克。將金錢草與金銀花用紗布包好,同豬肉塊一同加水浸沒,用大火燒開,加黃酒,後用小火再燉2小時,取出藥包。飲湯食肉,每次1小碗,日服2次,3日內服完。此方有清熱解毒、消石之功效,適用於膽囊炎、膽管炎,有預防膽結石的作用。
膽囊結石多為膽囊的局部病理改變。膽汁的主要成分有膽固醇、膽酸、膽色素、卵磷脂等物質。如果膽汁中某些成分比例過高,沉積下來,再與纖維蛋白、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等結合起來,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膽結石。
關於膽結石的預防,有關專家指出,飲食合理搭配,適當控製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多吃蔬菜可能會減少膽固醇結石的發生。其次要重視預防膽道感染,特別是蛔蟲感染。此外,多攝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也會降低膽囊結石的發病率。
另外,多吃一些核桃對預防膽結石也有好處。膽石症是中老年膽道係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醫學研究發現,膽結石的形成大多與飲食有關。食物中的粘蛋白與人體膽汁中的鈣離子和非結合型膽紅素結合成膽石支架和晶核,便形成了膽結石。核桃仁中含有一種物質,能阻止粘蛋白和鈣離子、非結合型膽紅素的結合,並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因此,膽石症患者宜多吃核桃。平均每天吃4個大核桃或十幾個小核桃,不間斷,3個月後症狀會明顯減輕。
最後,在飲食方麵盡量做到以下幾點,也能對膽髒疾病起到預防與保健的功能。
1.早餐一定要吃好
長期不吃早餐是導致膽囊疾病的重要原因。不吃早餐導致空腹時間過長,而空腹時膽汁分泌減少,膽汁中膽酸的含量隨之減少,膽汁中的膽固醇就會處於飽和狀態,使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形成結晶,使膽固醇結石越結越大。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滯度,降低患膽石症的危險性。
2.少吃多餐不過飽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不宜飲食過飽。尤其不可暴飲暴食,因為飽餐和暴飲暴食,會促使膽汁大量分泌,膽囊強烈收縮,可誘發炎症和絞痛。最好的辦法是有條件的可每2—3小時進食一次,量不宜多,關鍵是少量多次,以促進膽汁分泌。尤其是晚餐宜七分飽,就是離開餐桌時還有食欲。
3.飲食清淡易消化
過食精製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使膽固醇沉澱而形成結石。還有大量攝入脂類食物,會改變膽汁成分,使膽固醇與膽色素含量增加,脂肪代謝也易發生紊亂,膽汁濃縮,膽囊收縮功能降低,更容易形成結石。因此,飲食宜以清淡為主。
膀胱炎症的預防與保健
中醫理論指出,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貯尿和排尿,是參與津液代謝的重要器官。主要是收集攝入到人體內的水液,經過肺、腎、三焦等髒腑的氣化作用,敷布周身,濡養髒腑組織,維持全身機能。代謝後的部分水液,又經過這些髒腑的氣化作用,下輸到膀胱,生成尿液,排出於體外,從而維持著全身津液代謝的平衡。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