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山藥大棗飲
山藥50克,紫荊皮15克,大棗20枚,水煎服,每日1次,可長期服用。用於表現為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四肢無力、聲音低微、唇色淡紅、舌質淡紅、脈弱無力、婦女經少色淡的氣血兩虛型的貧血症。
7.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5克,生薑適量,羊肉500克,適量的味精、鹽、料酒。將羊肉放在鐵鍋內,再放入當歸、生薑、調味品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煨燉,直至羊肉爛熟即成。吃肉喝湯,可治各種貧血。
8.蔥燉豬蹄
豬蹄4個,蔥50克,鹽適量。將豬蹄劃口放入鍋中,將蔥切段,放入鍋中,加鹽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燉熬,直至熟爛即成。吃蹄喝湯可補血。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通俗地說,糖尿病的特征就是血液中的糖分(葡萄糖)升高,甚至尿液中都會檢測出糖分。糖尿病最初的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頭暈、疲乏等,有些患者還可能無任何表現。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然血糖升高本身不會引起什麼危險,但是由於血液中糖分長期過高,會引起許多嚴重並發症,包括血管、神經和重要器官的損害。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並發症的有無或其嚴重程度,對其生命及其預後起著決定性作用。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病群。主要特點是血糖過高、糖尿、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疲乏。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傳統中醫裏沒有“糖尿病”這個詞,把這個病叫“消渴”,並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的症狀是會出現口幹口渴;中消的主要症狀是“消穀善饑”,就是特別能吃,但卻又很瘦,有的人血糖還會低,如果不吃東西,就會渾身大汗淋漓,身體感覺十分難受;下消的症狀是便秘、尿多。
此外,患糖尿病的人渾身肌肉缺失感覺,末梢神經麻木,這是典型的脾主肌肉出現的病變。出現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虛火過旺,導致“津”的功能過度,把髒腑組織的液全給排出來了,帶動血往上走的力量減弱了,這樣就會出現血液黏稠、血糖高、尿糖高以及尿多、食多、口渴、便秘等症狀。這些症狀在中醫裏的解釋為:口渴喝水是為了自救,相當於飲水自救,通過多喝水來解除口渴的問題;食多就說明食火過旺,消化係統消耗大,人體老是感覺餓;便秘就是“津”的問題了,因為脾虛火過旺,導致“津”的功能過度。
《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及“消渴症”這種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的消渴篇對“三多”症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兩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時招蒼蠅。據考證,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糖尿病的症狀。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該怎樣預防糖尿病呢?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生活有規律
不暴飲暴食,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
2.注意調節情誌
悲哀、惱怒、五誌過極化火,灼傷津液,會形成消渴。不少糖尿病患者,其發病原因,與情誌因素、精神過度刺激有關。
3.房勞過度
房勞過度,導致腎精虧損,又可引起陰虛陽亢,熱盛則津液被灼而耗傷,因此陰虛燥熱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本病。所以,性生活應有規律,不可縱欲。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為了控製並發症的發生,必須嚴格控製血糖,在糖尿病的一係列治療措施中,除了必要的糖尿病教育、體育鍛煉、藥物治療外,糖尿病的飲食治療是始終要堅持的,包括總熱量的控製和合理的飲食比例,且一些患者經過飲食控製,就可將血糖控製在正常範圍內。
下麵來來介紹一些常見的食療保健方法:
1.枸杞粥
枸杞葉30克,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杞葉洗淨後略泡,杞子去雜質泡發。先以粳米和杞葉加水常法煮粥,半熟時再加入杞子,熟後加少許白糖調勻,早晚服食。適用於肝腎陰虛型糖尿病患者。
2.天花粉粥
天花粉30克,大麥楂子60克或粳米60克。溫水浸泡天花粉2小時,後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大麥楂子或粳米,再加水400毫升,煮至米熟粥稠即可食用。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能。
3.炒洋蔥
洋蔥頭1—2個,蔥、鹽、味精、植物油適量。常法炒食,以嫩脆為佳,不可過爛。洋蔥所含揮發油具有較好的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經常食用洋蔥。
4.炒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