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掀起青春的蓋頭來(2)(3 / 3)

像這位女中學生這種情況,有些小夥子也是可能遇到的,但是妙齡女孩遇到的更多一些。十七、八歲的少女長得正像一朵花,她的體型、容貌、言行舉止都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青春氣息,吸引著各種各樣的男子,於是身邊往往有人愛慕、追逐和騷擾。這些現象在有些青少年、特別是有些少女周圍形成了一個異性世界情感的“包圍圈”,孕育著人生情感最初的危機。怎樣衝破這個“包圍圈”呢?

1.要有清醒的頭腦,認清是非,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全麵穩定地把握自己,不貪圖一時的感情宣泄,而著眼於光輝燦爛的未來:

2.處理感情上的一些糾葛要堅決果斷,不能像前麵那位女學生自述中所說的情不可卻,欲止又行,應該把自己的意願向對方說清楚,崇拜、羨慕、同情、幫助是一回事,感情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可混淆;

3.要戒除自己的一些性好奇、性模仿心理,認清自己的現實情況和小說、銀幕上的人物是有區別的,而不能在好奇、模仿的心理支配下做出不該做的事來;

4.和父母、老師、好友進行思想溝通,參考他們的意見,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事實上,不管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去對待青春期出現的這些問題,最終我們會走向成熟的。

要理解孩子的情感

劉傑是高二學生,他偷偷喜歡上了同班的一位女生。剛開始這份情感還沒有對劉傑產生太大的負麵影響。劉傑也照舊保持著班級前十名的好成績。後來,劉傑的秘密被老師發現了,接著是父母的教訓,老師做思想工作,劉傑從此卷入了“愛的漩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和父母一致認定:這就是早戀的惡果!中學生早戀有百害而無一利!

調查表明,許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分散了注意力,而是承受不了來自父母和學校的巨大精神壓力,上麵提到的劉傑同學就是如此。如果我們把青少年的情感問題放在幸福人生的大目標下來審視,也許成人的反應就不會那麼激烈,會更清醒和理智,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情感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戀愛持讚成態度。但是,當你試圖去理解孩子的時候,這種尊重的態度會避免父母采取粗暴和消極的做法,從而有利於親子溝通,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生活幸福,而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挑選一個中意的伴侶就顯得格外重要。挑選伴侶也是一種能力,就如同上街買菜一樣,第一次買菜不知道什麼菜好,經過多次買菜燒菜品嚐,才慢慢知道什麼樣的菜是好的。當然,挑選生活伴侶要比學會買菜難得多,但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實踐是成熟的必經之路。所以,異性之間的交往是青少年認識異性,學會與異性交往,直至最終找到理想伴侶的一個學習過程。那些因為情感問題影響了學習的孩子,可能有其他方麵的收獲,隻是這種收獲不被父母認可。很多父母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對其他問題視而不見。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談一次戀愛也能學到一些人生道理,“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說法太絕對了。

人是逐漸學會與異性交往的,應給青春期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使他們不至於到了選擇生活伴侶的時候,還停留在第一次買菜的水平。

異性之間交往不是早戀

自從安上電話之後,初中學生朝陽的家裏便開始熱鬧起來了。起初的時候,還是找父母的電話比較多,但是近半年來,朝陽的電話開始多起來了。父母細心地觀察後發現:雖說同學打進電話大多是談論學習問題,可一旦遇上女同學來電話,朝陽的神情便顯得有些激動,他總是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單獨接聽。父母不放心,曾經偷偷地拿起分機聽了幾次,結果也沒發現什麼“特殊情況”。朝陽和女同學也隻是說學習和作業的問題,除此之外,最多是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可朝陽父母的心總是懸著放不下來,因為他們害怕孩子早戀。

那麼,朝陽父母的擔心有沒有道理呢?

的確,“早戀”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但究竟何謂“早戀”,卻恐怕是不少父母尚不十分清楚的問題。當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之後,由於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急劇變化,從而使情緒易於波動,活動能力增強,人格獨立要求增加,同時產生願意與異性交往的想法,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而非是“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