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掀起青春的蓋頭來(3)(1 / 3)

從心理角度看,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活動是有益無害的。在學習、遊戲、旅遊、體育比賽等活動中,很多中學生在異性麵前都會有一種異樣的心理感受,一種難以言表的愉悅與興奮,而且特別願意在此時表現出自己的長處。有的女生說:“我覺得男生心胸開闊,和他們在一起時我的心情也開朗了。”有些男生講:“也不知為什麼,比賽時如果有女生在場觀看,我們男生就跑得特別賣力。”其實,這些都說明了正常的異性交往對雙方的心理健康發展都會有促進作用。由於男女同學各自特點不同,男生往往比較剛強、勇敢、不畏艱難、更具獨立性,而女性則更具細膩、溫柔、嚴謹、韌性等特點,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可以促使雙方互補,對他們的性格發展和智力發育都有益處。

有人說因為有男性,女性才變得更加溫柔;因為有女性,男性才變得更加剛強,此話不無道理。異性的相互吸引會使彼此產生更加完善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會給雙方創造一個發展各自優點的最佳環境。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受到異性注目和歡迎的人,為此他們會盡力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也是一個自我發展、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環境,是克服自身缺點及弱點的好機會。

因此,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應對孩子與異性的接觸存有過多的擔心和過分的限製,更不應武斷地認為孩子與異性交往就是不健康的“早戀”行為,並對其施加壓力,這樣往往會加劇孩子與父母和老師的對立。

對於孩子與異性同學的交往,父母和老師應勇於正視並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建立起對孩子的信任感。人為地限製孩子與異性同學正常接觸的做法是欠妥的,比如老師排座位時故意將男女同學分開;父母不讓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或像朝陽的父母一樣偷聽孩子的電話……

當然,如果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過分,甚至因此而影響到學習成績及精神狀態,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對此,父母和老師應盡力幫助孩子,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他們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孩子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做到互補、互學、互助、互保。這樣才能避免孩子誤人“早戀”的歧途,也更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異性可以交往嗎

小花,17歲,上高二,她在自述中講:“父母一再警告我的是:一談朋友,哪怕學習基礎再好,再聰明,學習都完蛋,考不上好大學了。為此我從不與男生交往,但我的學習成績卻一再下降,為了考上好大學,我主動要求在高二留一級。可是,我仍舊擔心,如果男生追求我怎麼辦?”她在來信中提出了使自己困惑的12個問題,並要求舉例是否可以與異性交往而不影響學習。

小誌,18歲,上高三,他在初中時曾愛慕一位同班女生,因而影響學習。中考時特意調了一個班,好容易才把心理調整好。如今,高考在即,他偶然發現同班一個女生與他愛慕過的女生長得很相像,因而又開始魂不守舍,他認為自己今年的高考完了。

小芝,14歲,上高三,她在媽媽逼迫下將一名男生給她寫的信交給了老師。從此,她十分自責,經常做噩夢,並且不敢抬頭看同學和老師,學習成績受到極大的影響,不知該怎麼辦。

小鳳,16歲,上高一她在自述中說:母親隻是偶然碰到她與一男生一前一後走出校門,就認定她與那個男生關係不一般。由此,父母禁止她參加學校籃球隊的活動,也不允許她當班幹部;還經常檢查她的書包,甚至父母有時到學校門口接她回家,看見她與男生說話就盤問個沒完沒了,並不允許她解釋和申辯。這樣,使小鳳非常痛苦壓抑,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都受到影響。

類似的個案舉不勝舉,說明青少年對於異性交往的認識有很大片麵性。而父母與教師,往往對這類問題神經過敏,如臨大敵。大多數成人的態度是:理論上支持,實踐上反對,在具體的問題上多是采取各方百計阻止異性交往的態度。因而,本來並非嚴重的問題,常常越弄越糟,甚至影響了一個純潔少年的健康成長。現代性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青少年必須學會人生道路上自我的選擇和心理行為的自律與管理。異性交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青少年成長中的必修課和應掌握的生活技能,無法回避,也無法靠簡單禁令而絕對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