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掀起青春的蓋頭來(3)(2 / 3)

根據筆者十幾年來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谘詢的探索,認為涉及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問題,可從以下四個方麵進行心理輔導:

1.降低異性交往的“敏感度”,對異性交往應該有一種新的解釋。這個新的解釋的含義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與各種人進行社會交往,所以,所謂“異性交往”,是一種“求異的交往”。這裏指的“異性”,可以解釋為:一切與自己有各種不同特性的人,應包括:性別、年齡、行業、國籍、性格、興趣、氣質、能力、價值觀、道德水平等等的不同。求異交往,是改革開放時代的人生發展的“基本功”。

2.允許青少年自己去探索和體驗,但要指導其交往的基本原則。人際交禮中的異性交往,就像“打台球”一樣,學會打各種不同角度的球,以提高球藝,為自己的擇偶做準備。見過各種不同的球,就能夠打中你想要的球,而贏得最後的成功。你願意打隻有“一隻球的台球遊戲”嗎?隻打一隻台球,就相當於迫不及待地“早戀”,不符合台球的遊戲規則,也不符合青春期成長發育的人生規則。但若是從不讓他接觸台球,那麼他怎麼能夠具備有關的技能呢?

3.引導青少年的人生目標,將異性交往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著名的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大自然的美全部集中於,而且個性化於兩性差異上”。

青少年先要學會發現和欣賞男女之間的差異,才談得上交往。

4.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戰勝心理上的脆弱和困惑,主動擺脫早戀的陷阱。近年來,有些婚姻家庭方麵的專家提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現代青年應該創造“知識愛情、知識婚姻”。當一個人學業未成功,經濟未獨立時,談情說愛隻是人生遊戲,缺乏知識含量的“愛”,多是出於本能的衝動,是短暫的、無根基的、不可取的。

誰能讀懂我的心

14歲的曉毅,以前一直很乖,可到了初中二年級,突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脾氣變得暴躁了,不與同學交往,尤其討厭異性,曉毅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他也十分苦惱,常常把怒火發到自己身上,例如用鐵條掌手,拿頭撞牆等等。曉毅對自己的要求很嚴,發誓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不然就不活了。他常常對家人抱怨說,他討厭和男同學交往,他們愛踢球不求上進;他更鄙視異性,說那些女同學和他接近無非都是出於那種想法,但是曉毅又常常言行不一致,他竟然多次找理由與女同學接近呢……

誰也不知道15歲的阿強內心的痛苦。阿強常常感到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有時甚至喘不過氣來,就是那種窒息的感覺。他感到自己一口氣提不上來就要死去了,原來他暗戀上了班上的一個女孩子,每當一看到那個女孩,他就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可是,他的視線又無法離開她,隻要一刻沒看見她的身影,他就失魂落魄……

在鮮花盛開的季節,許多人收獲了苦澀……

許多同學也正經曆著苦澀。那麼我們如何了解自己,渡過這段時期呢?

真心體味——心理走向成熟: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過渡,主要標誌是性生理發育和性心理成熟,伴隨著每個人要經曆的軀體和心理上的急劇變化,每個人的心理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體味著青春。青春期大約起始於10~12歲,早的可提前到5~6歲,也可延遲到15~16歲。青春期是一個心理上躁動不安的階段,有些人說初二是一個轉折點,很多人發生的變化令自己都很吃驚。這個時期也是青少年最容易發生過失並出現悔恨終生的階段,如少年早戀,少年犯罪,酒精中毒,藥物濫用等,不過多數人都可順利渡過青春期,有的則會經曆不同的心理上的困擾。你是否也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