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青春似玉:寫給男生(1)(3 / 3)

青春期的我們身心急劇發展,對男女交往、人際關係等問題日益感興趣,男女生之間的交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僅從心理上開始關注異性,關注異性的一舉一動,關注異性的情緒情感,在行為上,也從原來的互不理睬或敬而遠之,發展成為喜歡和異性在一起學習、說笑。也正是有了這種稚嫩的異性交往,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衝突,對某個異性產生的這一種朦朧的好感,連我們自己也無法分辨,是友情還是愛情;而一旦把其定位成一種暗戀,心痛和心酸的曆程就開始了。

1.愛情是什麼?

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現象,但我們應該明確,對某個女生產生了好感,這並不等同於就是愛情。

愛情是聖潔、崇高的情感活動,是感情與理性的統一體,愛情是兩顆心進出的火花,是兩顆心撥出的和弦,是雙方思想感情的一致。愛情需要平等和尊重,愛情可能涉及雙方的學業、事業、幸福和前途,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也可能要涉及雙方的家人。

愛是權利,但愛情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愛的諾言不僅意味著屬於對方,愛更多的含義是為對方付出和奉獻,給對方關懷和照顧,以及對對方忠貞。愛情不是為了安慰和解悶,更不是為了尋找刺激。

愛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愛情也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尤其中學階段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這個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學習知識、掌握本領的最佳時期;完全拋開學業談戀愛,不僅有礙成就事業,可能也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愛情。憐憫和好感不等於愛情,強求不等於愛情,見異思遷更是得不來真正的愛情。

青春期的我們人格還不成熟、不穩定,對自己對他人的認識都還不夠成熟,未來的生活道路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時的愛情即使有也隻是曇花一現。雖然那一種朦朧的好感很美,但是它是真空的,一接觸現實的空氣,我們的愛情就隻能隕落。

2.暗戀。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暗戀的比例要遠遠大於戀愛,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有暗戀他人或被他人暗戀的經曆。有趣的現象是,暗戀的多發年齡集中在14—18歲這一年齡段,這一年齡段正是青春期的我們,性意識剛剛萌動的我們,愛沉溺於幻想,自我控製的能力又比較弱,常任由自己感情的泛濫,暗戀上異性。暗戀也有性別差異,女性會比男性更多情,但男性往往更容易暗戀他人,這與男性的幻想往往比女性更大膽、衝動有直接關係。

暗戀不但會給暗戀的一方帶來傷害,也會影響到被暗戀一方的心理狀態,最初的感覺是欣喜的,感覺自己的魅力和價值受到了別人的關注和承認,但這種欣喜不久就被慚愧、煩惱、內疚等代替了,被暗戀給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了很多的不平衡。

研究表明,大多數的年輕人會坦白地拒絕對方,而年齡大一點的人則會選擇“默不作聲”,然而這種沉默並不能告訴對方明確的信息,沉默往往會使對方產生誤解,越陷越深。

暗戀多發生在青春期,這除了與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係外,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麵,媒體上對鍥而不舍追求自己所愛的渲染和讚揚,由於執著而最終贏得愛情的完美結局,這些都在暗示著我們,暗戀是可以有結果的。這些信念誘惑引導著我們在暗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忽略現實,從而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暗戀和追求上,嚴重阻礙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3.應對暗戀。

有同學會想,暗戀也是一種經曆,暗戀可以幫助我成長,暗戀一次又何妨?暗戀確實可能在無意中促你成長,一些文學家正是因為失戀後陷入悲傷、沮喪、絕望,從負麵的情緒中進發出力量,發憤圖強。然而研究表明,能夠從失戀中獲益的人少之又少,因暗戀而成才的幾率可能相當於中彩票。你又怎樣有自信,你一定是那個幸運者?

對他人產生暗戀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對異性的好奇和親近,社會現象和傳媒的暗示和引導,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對異性正常交往的排斥和缺乏正確引導,這些都是我們會暗戀他人的背景原因。一旦發現自己在暗戀他人,不要驚慌,不要自卑,這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品質和道德有問題,暗戀是我們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的情感。

但這種情感產生的合理性和規律性並不是我們沉溺其中的理由,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在中學階段,我們要完成的隻是學會與異性正常地交往,而戀愛是青年階段要完成的任務,跨越階段的發展對我們並無益處,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的不獨立,這些注定我們的暗戀和戀愛隻能是酸酸澀澀的青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