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母親改嫁了,婚後隨丈夫去了莫斯科。母親走後,小高爾基的處境更加艱難了。暴躁蠻橫的外祖父動輒把外祖母打得半死,對小高爾基也是備加虐待。然而,小高爾基雖力小勢孤,卻從不逆來順受,總是竭力反抗。
母親去莫斯科以後,遭遇也很悲慘。丈夫揮金如土,不久就把全部家產賭光。他們隻得回來過著極窘迫的生活。這時,外祖父又把高爾基送來了。不久,母親把高爾基送到郊區一所最下等的庫那文小學念書。天冷了,高爾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親無錢買新的,隻好讓孩子穿她的舊鞋和用外祖母的上衣改製的外套上學。由此招來了同學們的嘲笑和侮辱,甚至遭到個別老師的斥責與譏諷。
高爾基在這種惡劣環境中讀書,時時感到壓抑。在家裏,這顆幼苗也同樣遭到摧殘。他在隔壁的房間裏,時常聽到母親痛苦的呻吟和劇烈的咳嗽聲。眼看著自己出類拔萃、富於獨立性的母親,變成了頹唐憔悴、忍氣吞聲的懦婦了。一天,他忽然聽見母親的慘叫聲,便立刻衝進母親的房間。隻見母親跪在地上,繼父正用腳凶狠地踢著母親的胸膛。小高爾基怒不可遏,從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繼父刺去。結果隻擦破了繼父的衣服和皮膚。事後他對母親說,他想先刺死繼父,隨後刺死自己。母親抱起他,抽咽地說著:“你要饒怒我,是我犯了罪。”
以後,繼父對高爾基更加仇視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爾基倔強地夾起行李卷,告別了母親,又來到破了產的外祖父家裏。
外祖父由於貧窮變得更加冷酷和吝嗇。他不給外祖母一分錢。早熟的高爾基覺得自己應當給外祖母點兒幫助。於是,每天上學前,他跑到各處去拾破布、廢紙、碎鐵、骨頭等,賣出的錢都交給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憐的外祖母用手撫弄著他掙來的銅板暗自垂淚。盡管拾破爛遭到學校一些師生的冷嘲熱諷,但是小高爾基發憤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受到了學校的獎勵。但最後終因貧困而輟學了。
此時,繼父因賭錢、酗酒欠債累累而逃跑,高爾基將病危的母親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親便去世了。
在高爾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也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智力開發和藝術熏陶。慈祥、幽默、智慧的外祖母的愛,猶如黑暗中一顆燦爛的星體,輝映著高爾基的童年。她常常繪聲繪色地給求知欲極強的小外孫講述有趣的民間故事。高爾基總是聽得入迷。這使他和民間創作那美妙的詩意和深刻的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爾基後來回憶時所說:“為迎接以後艱難困苦的生活積蓄了堅定的力量。”
母親死後,外祖父把高爾基送進一家鞋店當“學徒”。這個不足十歲的孩子,實際上成了老板家的奴仆。熬過了一個冬天,慈祥的外祖母又把他接了回去。整個夏天,他常常陪外祖母去山林裏采集草藥和蘑菇。他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感到無比自由和歡樂。
秋天來臨了,外祖父又把高爾基送到外祖母的外甥——一個繪圖師家當學徒。他又變成了這家遠親的奴隸。小高爾基忍受不了那些繁重的勞役,他逃跑了。從此,這個十一歲的孤兒就走進了社會,開始了他獨立謀生的苦難生活。
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高爾基的鬥誌,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也成為了高爾基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高爾基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之後,他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這是他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標誌著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杜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共產主義者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