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從小養成的堅韌性格、鑽研精神和動手能力,為他後來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盧瑟福後來回憶說:“如果沒有自幼養成的習慣,我就難以熬過實驗室中的枯燥乏味的生活。”
有一天,年僅五歲的小盧瑟福拿著一把刀,在他們家牛棚外的小草場上割柴草。突然,他發現前麵不遠的路上有一根大木頭。小盧瑟福心想:“這一根大木頭能抵好多柴草啊!如果能把它拿回去,媽媽一定會很高興。”
可是,要把這一根大木頭拿回家談何容易!小盧瑟福用雙手搬了一下大木頭,沉得很。
小盧瑟福拍了拍小腦袋,終於想出了一個妙辦法:他把一頭奶牛從牛棚趕到路旁,用繩子把大木頭捆住,然後係在奶牛尾巴上,讓奶牛拖著大木頭往家裏走。
奶牛喘著粗氣,費了好大勁兒總算把大木頭拖到了小盧瑟福家的院子前。但是門太小,大木頭給卡住了。小盧瑟福朝牛身上猛抽了一鞭,奶牛狂吼了一聲,再也走不動了。原來是奶牛尾巴給拉斷了小半截。
小盧瑟福害怕極了。他悄悄從家中取了一塊橡皮膏,貼在被拉斷的牛尾巴上,然後把奶牛又牽回到牛棚去。
那斷下的小半截奶牛尾巴怎麼處理呢?小盧瑟福又犯難了:扔掉吧,又舍不得,留下吧,又怕媽媽發現了。他後來把那小半截尾巴插到地裏,指望它再長起來,當然,結果證明那是徒勞的。
●百年一遇的人物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於1874年11月30日生於英格蘭牛津郡布倫海姆宮。他的家庭是英國最顯赫的名門望族之一。這樣的家庭背景為他日後走上政壇準備了有利的條件。他那一半的美國血統促使他終生致力於加強兩大英語民族的團結。
丘吉爾幼年時代並沒有從他那熱衷功名、忙於社交的父母那裏得到多少照料,但慈愛的保姆愛維莉絲特太太卻讓他充分享受到人間的溫情。
七歲那年,丘吉爾被父母送到位於阿斯科特的一所貴族學校去讀書。這所學校的條件相當好,每班隻有十個學生,校園內有豪華的遊泳池,寬大的足球場和板球場,甚至還裝有在當時很少見因而十分新奇的電燈。但這裏的教育方式極其刻板,方法非常嚴厲。
丘吉爾經常看到,學校每月至少有兩三次將全體學生召集在圖書館裏,看少數犯了過錯的學生被班長拖到隔壁的房間裏挨打。他自己由於性格倔強,當然也逃不掉類似的遭遇。但他決不屈服,極力反抗,在挨打時拚命哭叫、踢打。有一次甚至把校長的硬草帽踩得粉碎。他心裏非常痛恨這裏的一切,十分懷念自己家裏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學期結束時,從學校發的成績單看,他的曆史和地理學得較好,其他功課則都較差。學校給他下的評語是“淘氣”、“貪吃”。之後丘吉爾就轉學到布雷頓學校了。
新學校裏的環境要寬鬆得多,盡管丘吉爾執拗、倔強的性格依舊,仍然是學校裏最不守規矩的學生,但他再也不用擔心受到體罰了。學校裏開設了英文、法文、曆史、古典文學以及繪畫等一些比較正規的課程,此外還組織學生開展騎馬、遊泳和跳舞等活動。由於心情愉快,少受拘束,丘吉爾在布雷頓學校裏的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十三歲時,父親打算將他送到哈羅公學去接受進一步的教育,為他將來進大學深造打基礎。
進入哈羅公學之前,丘吉爾必須參加一次入學考試。校方希望通過考試,了解一下他在希臘文、拉丁文、英文、曆史、幾何和數學等方麵的學習程度。但他在臨考時似乎過於緊張,所以發揮得不夠好。尤其是他不喜歡的拉丁文課程,在考試時需要他把一段拉丁文翻譯成英文。當時他卻頭腦發蒙,仿佛一片空白。在兩個小時中他隻在考卷上寫了一個字,加上括弧,又用墨塗上,再打上一些點。結果交了白卷。此外,他的數學成績也很差。盡管如此,他還是被學校錄取了。
但因為考試成績差,他被編在成績最差的一個班中最末的一個組。同時,因為他的姓名字母的位置靠後,他在學生名冊中的排名以及點名時排隊的位置也靠後,成為引人注目的倒數第三名。
他在哈羅公學期問的學習成績很差,幾乎一直是倒數第幾名。雖然經典語言是一門主課,但他固執地不願學習拉丁文。他一向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不願花功夫,成績自然也好不起來。而且他性格孤僻,落落寡合,自製力很差,不能遵守學校製定的行為守則。為此校長曾給予他警告處分,而他竟敢公然表示反抗。校長說:“丘吉爾,我有很充分的理由對你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