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外國篇(中)(5)(3 / 3)

丘吉爾立即針鋒相對地回答說:“而我,先生,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對您表示不滿。”

丘吉爾的這種狀況使得他的父母大傷腦筋。老師們對他的行為表現也很不理解。隻有他的外祖父對他表現出豁達的樂觀。外祖父老傑羅姆說:“讓他去吧!男孩子在找到了可以顯示才能的場合後,自然會變好的。”的確,認為丘吉爾遲鈍、低能的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他。對自己愛好的學科,比如曆史,他充分地顯示出足夠的學習才能,也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此外,在哈羅時就可以看出,他繼承了父親的非凡記憶力。他非常喜愛著名曆史學家麥考利的作品。有一次,他背誦麥考利關於古羅馬的一本書,背了1200行竟然毫無差錯,令老師和同學們為之驚歎不已。他還能大段大段地背誦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台詞。當老師在講課時引述《奧賽羅》或者《哈姆雷特》有了誤差時,他總能發現並加以糾正。

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裏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做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他在正式使用前四年就提出了。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

斯大林稱讚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笨嘴拙舌”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著名物理學家。他創立的相對論,具有“改變世界”的重大意義。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希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十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夥”。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要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嗬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天,因為貪玩而忘了吃晚飯的小愛因斯坦,受到父親的訓斥。父親威嚴地拿出他那隻厚重的金懷表,推到五歲的兒子眼前:“你自己來看已經是什麼時候了?”愛因斯坦對於當時是什麼時候毫無興趣,隻希望父親不再訓斥他,好能早一點兒嚐嚐香噴噴的烤雞。但當他看表時,卻對懸掛在鍾表上的小羅盤產生了好奇。他問爸爸那是什麼東西,爸爸告訴他是小羅盤,是指方向用的。從小就喜歡動腦筋的愛因斯坦連珠炮似地向爸爸提出了問題,為什麼那個針總指向北方,那上麵的小字母是什麼意思,等等。他還要求過生日時,爸爸給他一個羅盤作為生日禮物。愛因斯坦相信小羅盤磁針背後一定隱藏著深奧的秘密。他決心探究這個秘密。他對科學的興趣油然而生。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位工程師。他早就發現了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麵的才能,並主動輔導愛因斯坦學習數學。愛因斯坦十二歲那年,在學校領到一本幾何學課本,由於他良好的數學基礎,所以對這本幾何學課本很感興趣,以致他不等開始上課就一口氣把它自學完了。幾何學中的勾股弦定理,把愛因斯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在叔叔的幫助下,專心致誌地鑽研,沒過幾天就找到了一個證明的方法。叔叔和他都高興極了。愛因斯坦自此就迷上了“神秘的幾何學”。一本小小的兒何學課本,又像七年前那隻小羅盤一樣,點燃了他的好奇心理。

愛因斯坦小時候隻對音樂感興趣,喜歡站在鋼琴邊聽媽媽彈奏貝多芬、莫紮特的樂曲。

小愛因斯坦從六歲開始,就讓媽媽教他拉小提琴。傳統的小提琴教授法,如同艱苦的勞動和體罰,一連幾個小時進行反複的、機械的弓法練習和指法練習。毅力很強的小愛因斯坦終於堅持下來,並取得了成效。

小提琴後來成了愛因斯坦的終身伴侶和歡樂女神,為這位大科學家驅散了許多憂鬱和喧囂,捕捉到了許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