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1)(3 / 3)

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創業既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創業者就難免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反省,正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創業者來說,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人隻有不停地通過自我反省,方能不迷失方向,方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人貴有自知之明,要經常反省自己在做人、行事、學習、人際上有哪些問題,哪些做錯了,哪些做對了。錯則改之,對則勉之。要經常解剖自己,發現自身的缺點和過失立刻改正。人如同一塊天然礦石,需要不斷地用刀去雕琢,鏟去不必要的部分。雖然這個過程有些痛苦,但隻有經過細心雕琢後的礦石才能更光彩照人、身價百倍。其實,自我反省就是自我提升。

著名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同時也是華爾街投資公司的高級顧 問。他的一生非常成功,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當記者問其成功之道時,凱因斯說:“我有一個習慣,喜歡為自己製訂計劃。計劃包括每一年的計劃,也包括每個月的計劃,甚至還落實到每一天。可以這樣說,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這些計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問:“計劃?怎麼利用這些計劃呢?”凱因斯說:“隻有計劃還是不行的,還要嚴格地執行計劃,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麼收獲,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沒有做好的地方,必須想辦法彌補回來。同時,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績,用它們來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同樣的方法,每一個月,每一年都要做這樣的反省。”

反省,是一種最優秀的品質之一,隻有經常反省的人才能進步。每天進行心靈盤點,時刻進行自我檢查與審視,及時知道自己近期的得與失,思考今後改進的策略,才能取得更出色的業績,事業才能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日本“保險行銷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點進行反省,並將之列入每天的計劃,把反省當成每天的工作,最終摘取了日本保險史上“銷售之王”的桂冠。

唯有反省才能進步,一個人不管失去多少,隻要還能夠自我反省,就沒有完全失敗。不僅要在逆境中反省,還要在順境時反省,隻有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將危機消除於無形。

時下,許多企業、團隊都很注重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這樣既提高了企業員工的美德修養,起到了修身養性的目的,也能讓員工認識到工作中的缺點和長處,從而發揚長處,改正缺點,以達到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同樣,作為一名員工,也要嚴於律己,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進行自我反省,通過反省,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這樣業績才能提高,事業才能得以長遠的發展。

6.凡事第一反應: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善於尋找方法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是一個人決勝職場的根本,更是一個企業保持旺盛競爭力的保障。

企業永遠對那些主動尋找方法挑戰困難的員工格外垂青,這樣的人才是企業的“福音”。

職場之中,很多人雖然頗有才學,具備種種獲得老板賞識的能力,但是卻有個致命的弱點:缺乏挑戰的勇氣,沒有創意,隻做固定的工作,不斷模仿他人,不求自我創新、自我突破,並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隻願做職場中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對不時出現的那些異常困難的工作,不敢主動發起“進攻”。高難度的工作或許蘊藏著失敗的可能,但是敢於挑戰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公司領導決不會盲目批評和責備,而會清楚地看到你的努力。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形:有的人在上司交給他工作任務後,並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到頭來,工作任務完不成或者不能按時完成,這時候,要向上司交差,怎麼辦?於是,就精心編造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找種種借口應付上司。有時候那些既符合情理,又符合邏輯的理由,的確也能得到上司的諒解。可是工作終究沒有完成啊!

愛找借口的人,完不成工作任務一般是這樣一些情形:一是客觀條件有限,通過想辦法創造條件是可以完成任務的,但他沒有去創造條件,因此沒有完成任務;二是他也可能沒有到崗到位,因此不可能完成任務;三是工作到崗到位了,但是懶懶散散,身在曹營心在漢,因工作效率低下而沒有完成任務。不論是哪一種情形,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完成工作任務,向上司交不了差,於是就找借口來應付上司,以為找了借口,就可以得到上司的諒解,以為得到了上司的諒解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不管你找到的借口多麼冠冕堂皇,工作任務沒有完成,究竟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