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拿什麼來拯救我們的孩子(1)(2 / 2)

我們漸漸成了機器時代的“機器人”,渾渾噩噩,習慣性地忙忙碌碌,了此一生。借用南懷瑾先生的一句話就是:“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地死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忘卻了什麼是關愛、什麼是幸福。人與人之間情感淡漠,人們心靈空虛。也難怪大家“吃的不是方便麵,吃的是寂寞”;也難怪“哥隻是個傳說”。

然而,這是時代的錯嗎?曆史前進的車輪是誰也擋不住的。時代發展到現在無疑是進步的表現。我們獲得了以往任何曆史時期所沒有的物質財富,我們的生活也比以往富裕了很多,便利了很多。沒有誰會因為現階段生存壓力大而願意退回到物質匱乏的時代。較之以往的曆史時期而言,再苦再累再寂寞也還是現在更好——至少還有方便麵可吃嘛!

時代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而忘記了固守我們的精神家園,使得我們物欲橫流,功利化傾向突出。

我們說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陌生,我們又何嚐不是呢?孩子變了,難道我們沒變?

按佛家的因果論,父母是因,孩子是果。不僅僅是父母生了孩子,更是什麼樣的父母造就什麼樣的孩子。你可千萬別誤以為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醜小鴨不也可以變成白天鵝嗎?關鍵不在於出生,而在於怎麼教育。

尤其是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3~13歲這一時段,父母的言談舉止和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要不然怎麼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呢?事實上,爸爸也好、媽媽也罷,隻要掌握了正確的教子方法,都能勝過好老師!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固然有時代對孩子的影響,可父母完全可以用教育來引導孩子避免時代的誤導,隻可惜父母沒有這樣做,反倒是因為時代影h向了父母而父母又誤導了孩子。孩子帶給父母的煩惱就根源而論恰恰是父母自己造成的,也算是自食其果。

三、當淮南之橘遭遇淮北之土

“桶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不服必然導致機!體兔疫為的降低,在吸心營養的時候也難免受到病毒的侵襲而發生病變。

我曾經在一堂課上讓一個班的學生找找他們身上的中國元素,結果大部分孩子覺得除了身體是中國元素外,再也找不出中國元素。nike、adidas、進口發夾、chocolate、cocacola,甚至連學習用具都是進口產品,這一切構成了孩子的全部。記得當時班上還有兩個穿著韓服的韓國學生,麵對這兩個韓國學生,我們真是說不出的尷尬。

1988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法國巴黎集會,會後發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類要在2l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30年前中國的孔子那裏去找智慧。”

近百年來中國的落後使我們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理念。

學習人家先進的東西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在這一問題上,我們卻像一個打架打輸的孩子,覺得對手的功夫更強,就任性地自毀武功,拜對方為師,哪怕是偷學到的對方的武功也比自家的要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外國的月亮總比中國的圓”的怪論開始出現,開口不提“西方先進東東”,似乎底氣就不足,說話就沒分量。這倒問題不大,關鍵在於,提西方先進東東的同時,沒人敢提咱自己的了,誰一提誰就被冠以“老土”這一稱號。套用魯迅先生的話便是:

這世界上“老土”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被別人說的多了,也便漸漸以為自己還真是“老土”了。

我們無可否認學習西方給我們帶來的經濟的巨大進步,但與此同時,我們的傳統卻在漸漸丟失。

古語雲:“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文化都在滋潤著不同的民族,使這個民族形成特有的秉性。中國傳統文化滋養出來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西方文化滋養出來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人。

而當我們拋棄傳統用西方文化來滋養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所麵臨的便是“淮南之橘遭遇淮北之土”的尷尬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