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經濟間諜大盜商業秘密(2)(1 / 3)

前蘇聯間諜在西方其他國家的經濟間諜活動也相當猖獗。據報道,僅1980年,前蘇聯間諜就在瑞典非法獲得了價值約9.5億美元的西方技術。

80年代後,蘇聯的經濟間諜除了繼續偷美國、偷西方外,還向日本擴展。1982年,日本收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調查報告,它提醒日本:80年代,蘇聯經濟間諜活動的中心將是日本。報告還列舉了40多名蘇聯經濟間諜的名單和屬於蘇聯經濟間諜重點偷竊目標的日本八大商團名單。蘇聯經濟間諜在日本主要竊取電子、激光、光纖維、核聚變、機器人等技術。活動渠道主要有三個:第一是派遣受過專業訓練的間諜,以各種身份常駐日本。蘇聯除了在東京設有大使館、貿易代表處、民航辦事處等機構外,還在日本其他重要工業城市設有貿易代表處,這些機構中,有不少人是專業間諜。第二是派遣大批技術人員到日本實習、進修或考察。日本對這些考察人員很頭痛,他們專業水平很高,行蹤飄忽,防不勝防。第三是設立一些偽裝貿易公司,向日本公司購買各種高級電子產品,偷運回國作研究之用。

據透露,蘇聯的КГБ如此賣力地搜集他國的經濟技術情報,除了一方麵是受政府的驅使外,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出售經濟技術撈點外快,算是“第二職業”罷了。駐國外的КГБ機構更是成了“自力更生”的盈利中心,大量的КГБ間諜四處出擊,廣泛搜集與竊取他國的經濟技術情報。КГБ的經濟間諜活動基本上走向“市場化”了。他們將竊取的經濟技術情報攥在手裏,待價而沽,誰出價最高就賣給誰。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間諜情報機構經曆了一係列的演變過程。1991年10月22日,前蘇聯國務委員會決定撤銷КΓБ,建立“中央情報局”、“跨共和國安全局”、“保衛國界委員會”。11月26日,葉利欽總統發布命令,正式取締了КГБ,成立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現在,КΓБ雖然沒有了,但幾經演變,俄羅斯現在的間諜機構聯邦安全局和對外情報局並沒有削弱對商業秘密竊取的職能,在對外情報局下,就專門增設了一個新機構:經濟情報處,其職能便是搜集和竊取他國的商業秘密。

二、無孔不入的工業“白蟻”

經濟間諜:天下第一神偷

許多發展中國家幾乎在剛剛聽說了經濟間諜這個頗為新鮮名詞的同時,就突然發現經濟間諜已成為諜海之中最活躍也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他們代替了傳統的軍事間諜與政治間諜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哪裏有新的技術,哪裏有市場,那裏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不僅用上了諜報技術的種種手段,包括竊聽、策反、收買引誘、衛星偵察、性諜報術等,而且還用上了許多更先進的設備,采用了更為奇特的辦法。對於他們來說,隻要能獲得商業秘密,就可以不擇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

韓國一家公司在某一投標活動中,竟然搞到了美國拉達斯一家計算機公司極為重要的價格秘密,使後者蒙受了很大損失。該公司通過調查,發現公司總部保險櫃裏藏著一個不起眼的塑料盒子,裏麵裝有無線發報機和韓國那家公司的電傳機相通。順藤摸瓜,這是該公司一名被韓國策反了的職員為韓國公司偷偷安裝的。

80年代,美國在紐約舉行了一次新產品展銷會,日本某廠商接到的邀請書中,竟注明不歡迎某工程師參加。因為這個工程師隻要一看樣品,便對產品的全部結構了如指掌。回國後稍加改進,便生產出優於樣品的產品,搶先占領市場。美國企業界稱他為“鬼才”,吃過他好幾次虧。此工程師知道後,笑著對老板說:“不要緊,你把樣品的圖片弄一套回來就行了。”圖片帶回來後,經他仔細研究,又搶先一步製造出優於美國新產品的品種,投放市場,使美國同類產品黯然失色。

無獨有偶,漢斯·勒曼也有一套讓汽車商無時不提心吊膽的攝影技術。各地汽車商為設計出新型汽車,往往要投資數億美元,先製造幾輛原型車,在不同的路況、氣候中進行長期測試後才投產,測試時所經路程,隻有車廠決策階層知悉,同時他們還要費盡心機對原型車加以偽裝,以掩人耳目。但是,不僅所經路線常被勒曼探得,而且幾乎就在原型車發動引擎時,勒曼的長鏡頭相機、高倍夜視望遠鏡、微型錄像機就開始工作。測試中的原形車造型不久便清晰地出現在汽車雜誌上,鈔票則隨之大把大把地流進他的腰包。

被稱為“超級經濟間諜”的阿爾蒙德·卡明,有的時候,他裝扮成消防隊員,這使他可以自由地進入工廠的各個車間。有一次他借故向警方報告,謊稱有幾個人襲擊他後跑進了一家工廠。於是他借口要指認襲擊者,就同警察一起走遍了這家工廠。而真正使他感興趣的是這家工廠有一台新機器,然後他利用自己經過嚴格訓練的記憶,畫出了新機器的圖樣。

美國“牙膏大王”蓋貝喜歡收藏,一次有朋友送他一條嵌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鱷魚標本,他非常高興,將其擺放在客廳中。一天,蓋貝夫人告訴他說:“這隻野獸老是奇怪地望著我!”又過了幾個星期,經檢查發現,鱷魚身上裝有一架微型攝像機,攝像鏡頭就是那雙奇怪的眼睛,拍攝視角達180度。攝像機的傳感器將感應到的圖像信息和聲音信息變成一級電子信號發出,被隱蔽在外界某處的接收設備接收後,再還原成音頻和圖像信號。

新西蘭在蘋果的優良品種培育方麵具有真正的世界一流水平,1991年一種性能極佳的優良新品種問世,立即吸引來了法國、智利、南非和其他一些國家經濟間諜的關注,展開了一場竊密與反竊密的鬥爭,最後被智利間諜得手。幾位智利間諜偽裝成新西蘭的重要人物到實驗場參觀,趁主人接待之機,一個間諜悄然離身,迅速在一株果樹上切下枝條和芽片裝進口袋。客人走後主人才發現被竊,頓足驚呼,但為時已晚。

法國一家著名的化工廠研製成功一種新型洗滌劑,去汙力強,銷路甚好,盈利頗豐。美國一家公司見狀後,便設下騙局,以騙取有關資料。有一天,在巴黎的各大報刊上刊登了一家美國化工公司的廣告,廣告中醒目地寫道:“招聘8名高級化工專家,以便在歐洲設廠,待遇優厚”。該廣告刊出後,應聘者紛至遝來,其中就有曾參與製造洗滌劑的幾位專家。美國人在對他們進行“麵試”時,巧妙地套取了這種新產品的配方和部分生產工藝秘密。當這幾位法國專家還在靜候佳音時,這家美國公司早已不知去向。不久,這種新型洗滌劑便在美國麵世,並打入了國際市場。

還有更加古怪的“間諜手法”。1976年5月,日本一家生產家具貼麵的大公司名古屋維尼公司破產前,公司的董事會狡黠地掩蓋了帳本上的可悲處境,並且一再試圖向銀行借錢。銀行發現了該公司的漏洞,但不知該公司的真實情況。有一天,公司的總會計師石田德川牙疼,去醫院看病。牙科醫生看後建議他拔牙以絕病患。石田德川同意了。這位大夫實際上是銀行聘用的工業間諜代理行的一名代理人,他在給石田德川換牙的同時,在他的牙根裏裝上了一台微型無線電發報機。這台發報機在幾天內把公司會計處談論的一切全部轉發了。各家銀行了解到了該公司資不抵債的真實情況後,都拒絕提供貸款,名古屋維尼公司隻好宣告破產,留下了15億日元的債務。

美國的大型農業聯合公司采取了一切防範措施,對牲畜飼料中的新型添加劑技術守口如瓶。保密專家使用特殊儀器對會議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做了仔細檢查,切斷了與外界聯係的所有電話線和通信係統,被邀前來參加會議的均是與該公司繁榮興旺有切身利益的人,可會議上的機密仍然成了競爭對手的囊中之物。眾所周知,商人都是些衣冠楚楚的人,他們都有私人服裝裁剪師。競爭對手便利用這一點,他們成功地收買了這些服裝裁剪師,因為後者能使用渾身解數把超薄型的竊聽器縫製在這些商人衣服的襯裏上,這樣一來,就有一位公司的股東無意之中充當了競爭對手的間諜。

КГБ從事經濟間諜活動,仍然比較喜歡采用他們拿手的“性諜報術”。斯金納是英國國際電子計算機有限公司駐蘇聯的代表。КГБ為了搞到電子計算機方麵的尖端技術情報,指使為斯金納當秘書的蘇聯人、年僅24歲的有夫之婦柳德米拉進行勾引,使斯金納入轂,後來發展成為КГБ的一名經濟間諜。隻不過後來斯金納又為英國情報機關效力,成為一名雙重間諜,事情敗露後被КГБ暗害。

花樣百出把戲多

相對而言,經濟間諜比軍事、政治間諜活動的範圍更加廣泛,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這其中不僅有許多國家情報機構的職業間諜躋身其間,而且還有許多人不自覺地充當了經濟間諜的角色。他們的手法不一,但目的一致:竊取商業秘密。同軍事間諜與政治間諜一樣,經濟間諜也同樣神出鬼沒,花樣百出。

天才的服裝設計師會以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高水平的審美標準和極強的協調感不斷創造出新的時裝。然而,這些新的時裝一旦在工廠成批生產或由部分人在服裝店大量製做,它們就會失去自己的特點,因此也失去了自己的價值。為此,人們在進入時裝展示廳時禁止攜帶照相機和錄像機,在時裝表演時不許記錄和速寫。盡管應邀參加時裝展示會的客人都是上流社會的名人和蜚聲世界的實業家,但是所有這些人都毫無例外地受到嚴密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