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泄密,不可饒恕的犯罪(1)(2 / 3)

宣紙廠發現日本人的企圖後,從此,將所有廠車的標誌全部塗去了,使日本人再也沒有跟蹤的目標了。

雖然這批日本人兩手空空地回國了,但是次年另一批日本人卻因“曲線竊密”而得手了。這批日本人知道涇縣宣紙廠防衛太嚴,無法撈到什麼。但他們了解到在某省有一個由涇縣宣紙廠扶持的造紙廠,他們估計,那裏肯定沒有這裏防衛嚴密。

待他們趕到該廠時,豈隻是防衛不嚴,簡直是開門揖盜!

這家紙廠的負責人不僅不學無術,而且崇洋媚外到了不知自己姓甚名誰的地步。他聽說日本人要來參觀,喜得心花怒放,不僅安排廠裏熱情接待,而且親自陪同參觀工廠生產線。對日本人的問話,他有問必答,還生怕自己口才不好表達不清,以至連蒸煮原材料的堿水濃度這樣的細節也言無不盡。說了還不算,臨別時還贈送了一些××樹皮、××草漿、××藤等宣紙生產原料給“日本客人”。

“日本客人”簡直有點受寵若驚了!他們用刺刀和皮鞭沒有獲得的東西,竟在這“友好參觀”中得到了,他們甚至還懷疑這是不是中國人設的圈套。

哪裏是什麼圈套,日本人將這些東西帶回去“研究研究”之後,果真生產出了可與我國質量相比擬的宣紙。

不久後,日本人便不無得意地宣布:“世界宣紙,涇縣第一,日本第二。”令中國人聽了哭笑不得。

得手的還有韓國人。

韓國某紙品製造商多年來也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獲取中國宣紙製造的獨特工藝及流程,但是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都未能如願。後來,該製造商率一代表團以參觀的名義來到我國某縣一宣紙廠,受到我方廠家的熱情歡迎。該廠也有一位“糊塗蟲”領導,他不僅親自帶代表團去參觀了所有工藝流程,而且還出於“友好”,“大方”地允許製造商在參觀時使用攝像機,讓他拍下了該廠完整的宣紙製造工藝流程。該製造商把這盤錄像帶帶回國內“看圖造紙”,很快就掌握了中國的宣紙製造工藝。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宣紙製造獨特工藝,就這樣被外商輕鬆地轉一圈,便不費吹灰之力,“友好”地竊走了。

中國向以禮儀之邦著稱,溫良敦厚的中國人,搞改革開放了,便以為來的都是客,對誰都說真話,動真情,交實底,結果被老外“涮”了。他們沒有想到,那些“謙恭和善”的“外國友人”,卻有相當一部分是處心積慮地想竊取你的商業秘密的經濟間諜!

景泰藍:千年絕活也被偷

其實,我們流失的豈隻是宣紙技術。

景泰藍也遇上了同樣的命運。

中國是世界瓷器的發源地。瓷器和絲綢,一度作為中國形象的象征。連“中國”的英文單詞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因為在西方人的大腦裏,中國與瓷器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

早在16世紀,中國瓷器就以其精美的工藝、無以倫比的質量享譽世界,風靡歐洲。而這也引起了歐洲人的垂涎,他們千方百計想竊取中國獨有的瓷器製作工藝機密。

16世紀後,歐洲的一些敢於冒險的工業間諜,假扮成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以求找到機會竊取瓷器的秘密。當時的中國朝廷製定有嚴格的保密措施,如果誰泄露了瓷器的秘密,就會被殺頭。因此,各國的工業間諜都未能得逞。到了18世紀,許多國家的工業間諜再次蜂擁雲集中國的景德鎮,有不竊取到技術誓不罷休之勢。

其中有一個裝扮成傳教士的法國間諜以傳教為名,四處活動,隨時收集有關瓷器的情報。漸漸地,這名間諜以偽善的外表和當地人混熟了,並博得了他們的好感,尤其是和官窯一些人混得稔熟。他慢慢地從這些人口中獲得了官窯的情況,並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打入了官窯,仔細地記錄並研究了瓷器生產的全部過程,成功地把生產硬瓷器的工藝學到了手。除此之外,他還騙過了守衛,偷出了原料樣品,轉送回法國。不久後,法國科學家便據此製出了很有名的瓷器。

此次泄密,打破了中國瓷器在世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使中國的瓷器生產與出口都受到了強大的挑戰。

不過,令當時的中國人聊以自慰的是,中國在瓷器生產上還有一手絕活,一塊王牌,這就是景泰藍。

景泰藍是中國瓷都——景德鎮製造的一種高檔瓷品,具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曾經一度在歐洲某些宮廷中爭相使用和收藏。

景泰藍由於其加工技藝獨特,因此,直到現在,雖然許多國家掌握瓷器的生產工藝,卻無法了解景泰藍的獨特奧妙。在國際市場,景泰藍是中國出口的拳頭產品。

正由於景泰藍的這種無以比擬的優勢,引起了許多國家經濟間諜的垂涎,紛紛想盡辦法試圖獵取,但都未成功。一些國家的商人買回大量的景泰藍成品,回國請專家研究以進行仿製也都失敗了。

日本人對景泰藍工藝更是垂涎三尺,其中有一製造商尤為急迫,千方百計要刺探到景泰藍的生產工藝。

為此,這家製造商在日本收買了一名華僑,派他到中國搜集和竊取景泰藍的生產工藝秘密。這個華僑受命後,以代理商的身份為掩護,參觀了某景泰藍工藝美術工廠,而廠方對這個“代理商”的麵目卻一無所知。他們一麵對他熱情款待,一麵讓他參觀了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並講解了全部製作工藝過程,甚至將工藝配方都作“見麵禮”送給了他。尤為可笑的是,這位代理商帶去了一台攝像機,他將它藏在車上開始還不敢拿出來使用,見這些“廠幹部”如此“熱情好客”,便也不客氣了,參觀完製作工藝後又去把攝像機拿了出來。後麵的情節滑稽得活脫脫是一則黑色幽默,該廠某“領導”不僅允許他再到車間裏,拍下了全部製作工藝流程,而且還洋洋得意地拍著他的攝像機說:“拍吧,拍下全部製作工藝,拿去讓人知道中國人的厲害。”

好笑嗎?好笑!但我們實在笑不出來。這個“代理商”自己也沒想到如此簡單隨便就搞到了他需要的技術情報,連忙回日本去交了差。那家日本製造商不久就生產出了“日本製造”的景泰藍,並大量打入國際市場,同我國生產的景泰藍競爭。不出兩年,中國的這項出口創彙的“拳頭”產品,直線貶值,價落千丈,因為大批的日本“景泰藍”殺出來了。

不知道那個糊塗的廠領導是否能算得出,因為他的糊塗,給我們本就不很富裕的國家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有人以為,這些都是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沒有什麼秘密可言,連幾歲的小孩都知道,還保什麼密?要保密的是什麼導彈啦、衛星啦、航天飛機啦……

我們要大喝一聲:你錯了!我國許多祖傳的加工工藝,雖不屬於高科技,在技術上也確實不很複雜。祖宗傳給我們,也是一點就穿,一看就透。而許多奧秘,也就在這一“點”一“看”之中。外國人雖然能搞出導彈、衛星、航天飛機等,但對於中國的這些祖傳工藝,你不“點”他就不“穿”,他不“看”他就不“透”。像宣紙、景泰藍等,許多外國人左研究來,右研究去就是搞不出來。別人搞不出來,我們的東西就是寶,就是別人無法競爭的王牌,就是獨一無二的優勢。一旦泄密,可以想象得到,寶不是寶了,優勢也不會有了。一句話,一錢不值了。據國家安全部門的官員介紹,近幾年來,由於某些企業與個人的保密意識不強,我國許多祖傳的加工工藝被外國人竊取了秘密,每年造成的損失數以千萬元計。有的產品甚至因此而被擠出了國際市場,從此一蹶不振。

我國生產的龍須草席,也具有相當悠久的曆史,清朝時曾經是皇帝享用的貢品。這種草席從1953年開始大批出口,銷往日本、香港、馬來亞、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曾在萊比錫世界工藝品博覽會上被譽為“中國獨有的工藝品”,列為我國免檢出口商品,為國家換回了大量外彙。因此,我國保密部門曾把這項傳統工藝技術列為國家秘密。

然而,這項令許多外國人眼饞不已的傳統工藝技術,卻在一些國人的心目中視若爛帚,雖然他們還在享受祖宗們傳下來的技術帶來的效益,但他們並不怎麼珍惜它、愛護它。於是,我國又一項獨有的傳統技藝被外國人竊密。

1980年,日本某商社派出情報人員,以“友好訪問”的名義,專門到某省對龍須草席生產廠家進行考察。這本來是赤裸裸的竊密行為,卻不僅沒有引起有關廠家的防備,反而大開廠門,毫無戒備地讓日本人參觀了生產龍須草席的全過程,甚至允許他們對每道工序都作了詳細的了解和拍照,使他們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全部技術要領。

這兩名情報人員回國後不到3個月,就生產出了這種龍須草席,並製造出了代替我國手工捶草的機器,從而開始了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不僅結束了日本進口我國龍須草席600多年的曆史,而且將產品大量打入國際市場,與我國的龍須草席出口企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使得我國龍須草席的生產和出口量急劇下降。到1985年,我國龍須草席的出口額比1979年減少了70%,而到現在,龍須草席的國際市場可以說已完全被日本取代壟斷了,我國龍須草席的出口與生產廠家,幾乎全部倒閉。許多農民因此失去了龍須草的種植產業,更有許多工人因此失業,使中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我們還能說祖宗傳下來的技術不值錢嗎?我們還能說商業秘密不重要嗎?

愚昧當作“慷慨”使

中國人向以慷慨大方著稱於世。確實,溫良敦厚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慷慨大方作為一種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構成了中國五千年東方文明的一種思想與道德基礎。

但是,“慷慨”要有原則,“大方”要有節製,在事關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地位的商業秘密與經濟情報方麵,我們絕不能毫無保留地慷慨,毫無原則地大方。我國要在世界經濟領域占一席之地,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護經濟和技術秘密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不去用任何非法的不光彩的手段去刺探他國的經濟與技術秘密,但我們也絕不能允許其他任何國家任何企業竊取我國的經濟與技術秘密。

但是,偏偏有些人片麵地理解了中國人慷慨大方的美德,在事關經濟與技術競爭的商業秘密方麵,居然也毫無保留毫無戒備,甚至親手將祖先創造的傳統技藝或當代科技專家嘔心瀝血研究出來的科技成果,白白獻於他人。不費吹灰之力撈取了技術秘密的洋人,卻並不是像我們對待他們那樣慷慨友善,他們會立即用我們奉送給他們的技術來與我們搶奪市場。

中國大豆因其品種繁多、資源豐富、品質優良,長期以來壟斷著世界市場,也算是中國的一株“搖錢樹”。但慷慨的國人不滿足單純自己“享用”,而要與“友好鄰邦”“有福同享”。50年代,我國便毫無保留地把700多件大豆的品種資源無償地提供給了“老大哥”蘇聯,使蘇聯的大豆生產迅速發展起來,並在國際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競爭力。對此,我們並未察覺出有“慷慨過度,反受其害”之危險。後來,美國因飽受大豆品種退化之困擾,大豆生產已一蹶不振。70年代中美關係解凍,我國有關部門竟將非常珍貴的野生大豆慷慨大方地贈送給了美國野生大豆資源考察團。美國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居然得來不費吹灰之力。他們用這些野生大豆作為遺傳基因材料,挽救了本國大豆品種日益退化的危機。時隔20年的今天,美國大豆占領了國際市場,而我們這個農業大國在世界大豆市場上已無足輕重了。60年代,我國曾把一項最新科研成果——針對豬疫病的免疫化學病毒疫苗無條件地向東歐各國提供。不久後,東歐一些國家按中國提供的技術生產的病毒疫苗,竟反過來在中國傾銷,令我們有苦難言。

可悲的是,我們為自己毫無原則地慷慨大方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但卻沒有學得精明一些,老練一些,成熟一些。80年代,某地一領導幹部信口開河,將良種梅山豬無償贈送給法國作配種,使法國豬種改良縮短了20年。以至美國人也在一邊喊冤枉,因為他們是花了大價錢才從我國買回同一豬種的。早知道中國人這樣慷慨,他們何必去花那筆冤枉錢呢?

某市一農科所也慷慨得驚人,他們自作主張,把我國研究的還在萌芽階段的小麥品種——矮源變一號贈送給了日本。連一位外商也為中國人歎息:“中國人太大方了。”

豈止是“太大方”,簡直是“亂大方”。近年來國際上興起一股“蘆筍熱”,據稱蘆筍能防癌抗癌,增強體質,以至許多國家都準備大力開發蘆筍產品。這本來又是給中國人的一個機遇,因為無論是蘆筍的品種還是品質,中國都是“老大哥”,擁有一定的壟斷地位。為此,國家安全部門曾將蘆筍品種列為國家特種資源,禁止出口外流。誰知,某地區有關人員卻要逞一時英雄氣概,將漏蘆、黎蘆等國家明令禁止出口的蘆筍品種作為“樣品”,奉送給到該地考察的“國際友好人士”。事後,有人覺得這份“禮物”送得太“貴重”了,想采取一些補救措施,但洋人已攜“禮”而去。現在,國際上蘆筍產品層出不窮,熱鬧得很,而我國卻門庭冷落。

教訓是如此深刻,我們不能不重新審視我們的慷慨與大方,就像對敵人不能仁慈一樣,在商業秘密方麵,我們也慷慨不得,大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