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克爾的話說,美國自中國訪問學者處獲得的情報更多。他舉例說,美國在80年代初期對中國核武器和導彈知之甚少。但兩國數以百計的科學家這些年來的交流,逐漸填充了美國在這方麵的空白。此言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震驚。我們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科技交往,但又不能在科技交往中泄露經濟技術情報,損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這是擺在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有關部門麵前的一件大事。為此,有關部門提出,在對外科技交流中,所有參加對外科技交流活動的人員,必須增強保密觀念,嚴格遵守保密製度,防止被他人竊取科技秘密。對外開放的企業、事業單位,包括與國外有關機構有交換資料關係的單位,要根據國務院有關部門製定的科技保密規定和保密項目清單,擬訂本單位對外介紹的口徑,劃定外賓參觀範圍,確定對外開放的項目、技術和交換資料的範圍。對應當保密的項目,要有切實的保密措施。在同外國人進行交往與通信中,不得泄露我內部科技秘密,未經批準,不得私自提供非公開的工藝、技術訣竅、資料、樣品、苗木、種子等,不得攜帶內部材料會見外賓,參加宴會,陪同外國人參觀、遊覽或到駐華使、領館聯係工作,不準將秘密文件、資料和記有秘密情況的筆記本等文件攜帶出國,不能把即將完成的科研課題作為個人出國進修或合作研究的課題。送往國外的論文、摘要或講稿,必須由作者所在單位進行審查。如涉及尚未公開對外的內容,必須注明並按隸屬關係報主管部門審批,未經主管部門審批,個人不得私自將論文或講稿送往國外。對科技消息的報道和科技成果的展出,要采取慎重態度,一切對外的報刊、廣播、電視和展覽等都不得發表或展出保密的科學技術內容。
警惕經濟間諜的花招
我們要防止經濟間諜,首先就要認識經濟間諜;我們要保密,首先就要了解竊密的方法與手段。
從大量的竊密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經濟間諜雖然是以竊取商業秘密為主要目標,但其竊密的手法與政治間諜和軍事間諜大同小異,最常用的也是利用某些人的弱點進行收買、策反與滲透。
1.金錢收買與策反。貪財愛錢是許多人的弱點,因而也是許多經濟間諜竊取商業秘密的突破口。一些情報機關不惜以重金誘惑外國公司的職員泄密。
2.色情訛詐。利用色情,誘使對方上圈套,以抓住對方把柄,迫使對方就範,是情報機關策反某些關鍵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
3.派遣間諜進行滲透。滲透,是情報機關在目標國或目標企業的要害部門安插間諜進行活動。一般是選派幹練的間諜或是代理人,想方設法打進目標國與目標企業,刺探竊取該國家或該企業的核心機密情報。這是古今中外進行情報活動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手段。也許有的人會說,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依靠人造衛星、航天飛機和尖端的電子儀器就能獲取情報,這種派遣間諜刺探情報的古老手段,早已過時,不再需要。當然,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新技術的應用,給防間保密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和複雜性。然而,無論科技怎樣發達,機器是不可能探知人們內心深處考慮的問題的,也不可能弄清藏在保險櫃裏的文件內容和技術圖紙資料。因此,派遣間諜滲透到目標國或目標企業刺探情報的傳統手法仍然是當前獲取情報的重要手段。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派遣間諜刺探情報不是減少,而是在增多。70年代以來,美國中央情報局駐世界各地進行情報活動的人員占全局的45%。這些派駐在國外的情報人員,利用各種身份作掩護,配備有現代化的通信聯絡工具,大肆進行竊密活動。他們有的長期潛伏;有的速去速回;有的負責招募間諜,建立情報網絡;有的則專門負責聯絡、傳遞情報等。一個成功地打入他國要害部門的間諜,無異於埋在該國國家機器要害部位的一顆定時炸彈,對目標國的安全和利益威脅極大。50年代初,КΓБ間諜曾一舉打入西德情報機構,還當上了該機構蘇聯處處長。1974年,前東德間諜京特·紀堯姆打入西德,竟當上了勃蘭特總理的秘書和黨務助理。
4.利用學術交流等名義進行竊密。在談話、聊天、暢敘友誼中,或者以學術交流的名義,有意引導話題,巧妙套取對方的秘密,使其於不知不覺中泄露自己的商業秘密,也是經濟間諜常耍的花招。1982年下水的蘇聯鈦合金潛艇,就是在科技交流中КΓБ專家套取日本專家的技術情報後得以造成的。這種新型A級潛艇,能在3000英尺的深海裏以42節速度航行,超過一般核潛艇深水航速10節,從而能夠有效地避開水雷、魚雷的攻擊。當時這種鈦合金焊接技術隻有美國、日本掌握。潛艇下水後CIA對蘇聯該種技術進展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事情發生在4年前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鈦合金技術研討會上,日本專家關於鈦合金焊接技術的一篇報告,受到蘇聯“專家”的特別青睞,數名“專家”圍繞該題目與日本專家進行不厭其煩的“交流”。日本專家雖然有被套問的感覺,終因受到高規格的禮遇而不便拒絕,待蘇聯潛艇下水,該專家才追悔莫及。
5.利用考察機會收集情報。前蘇聯駐日使館中的工作人員在參觀日本一家化工廠的時候,用手表模樣的照相機拍下了這家公司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各個車間流水線張貼的製造流程表,並將其發回本國,從而竊取到了這家工廠產品配方和工藝流程。
6.以簽訂優惠合同為誘餌套取情報。日本三菱商事公司曾在國外建設一座發電站,以把100億美元規模的冷卻塔承包給一家中國企業為名,從這家企業取得了設備內裝真空容器的技術,還拿走了設計圖紙。
7.現代高科技間諜技術。當然,最具當代經濟間諜特色的,還是現代高科技間諜技術的廣泛應用。20世紀中期,人類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情報機關為適應竊密的需要,都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廣泛運用於間諜活動中。人造地球衛星、高空攝影、激光全息攝影、航天飛機等等許多新興技術剛一問世,就被情報機構作為間諜的重要技術工具。而在五花八門的現代間諜技術中,又尤以電子間諜技術應用最為普遍。60年代中期以來,電子間諜技術逐漸形成了三大門類——
一是高空電子偵察。50年代中期,美蘇兩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在此情況下,為了解蘇聯新式武器的發展情況,美國設計製造了U-2偵察機。這種飛機是特別設計的,在離地麵7萬英尺以上的高空飛行,地麵火力難以達到,飛行中幾乎沒有聲響,機上裝有性能很強、精密度很高的高空攝影機、電子偵察設備和偵聽錄音設備。它能偵察600公裏以內的地麵和軍艦上的雷達,可以收聽到陸地與空中飛機之間或者飛機與飛機之間的無線電通話。這種飛機1957年正式服役,多次飛過前蘇聯、中國等國家的領空,偵察有關蘇聯和我國的軍事秘密和經濟秘密。
電子偵察飛機在間諜曆史上的一定階段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很快就被間諜衛星代替。自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問世以後,美蘇等國的情報機關就把它作為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予高度重視。在高空偵察方麵,間諜衛星更是大顯身手。使用間諜衛星能把4萬多平方公裏的地區拍攝在一張照片上,相當於幾十張甚至幾百張航空照片。間諜衛星的電子天線可以截獲半徑3000公裏地區內的無線電信號,能始終把地球表麵2/5的區域控製在監視範圍內,地麵上沒有任何地區能躲過它的偵察。美國有一種叫“大鳥”的間諜衛星,裝備精密度極高的遠距離電子攝影機,可以辨別地麵30厘米大小的物體,甚至可以分辨出地麵上行駛車輛和坦克的號牌。美國國家安全局曾通過商用衛星獲取了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代理人正向沙特阿拉伯官員行賄的情報,並將此情報傳給了美國官員,結果美國公司在60億美元招標競爭中取得了勝利。
航天飛機也是高空電子偵察的重要工具,而且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空偵察工具,它不僅能夠完成間諜衛星所能完成的各種任務,而且能夠完成間諜衛星所不能完成的許多任務。
二是海上電子監視。當今世界各國海上間諜的現代化程度都較高,基本上都是采用電子偵察手段進行,主要工具有間諜船和間諜潛艇兩種。間諜船是海上間諜活動的主要工具,其最大的優點就是靈活性大,它可以接近目標,竊聽對方通信信號比其他方式容易。美國擁有30多艘間諜船,蘇聯有50艘以上,在世界各海域從事偵察活動。間諜潛艇則隱蔽性更強,竊聽範圍更廣。
三是地麵電子偵聽。比起高空和海上電子偵察來,地麵電子偵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它離監視目標近,能接收到微弱的無線電信號,能全天候連續監視目標國的一切重要情況。前蘇聯設在古巴的監聽站,便可以偵聽到經衛星從美國傳出或向美國傳入的無線電信號。英國的政府通信中心更為有名,它的裝備先進,電子偵聽網絡遍及世界。而一般的經濟間諜,隻要有電腦、傳真機、電話就能實施電子竊聽。圓珠筆內的電子發報器、口袋型計算機、甚至牆壁夾板都能通過竊聽器將重要會議的內容傳送出來,也可以在總機處動手腳竊聽電話內容。一個法國人曾購買一串貴重的項鏈,送給IBM公司老板的女秘書,不久,該公司研究的先進軍用計算機軟件係統已成為德國一家大公司的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後經調查發現,女秘書的那串漂亮項鏈的環扣上裝有高靈敏度竊聽器和無線電傳送裝置,公司內部的重大絕密和機密,正是通過它,幾乎無一幸免地被竊聽並被傳送出去。
西亞洛夫指出:“在現代科學的時代裏,精密儀器和技術,在間諜活動中起著實質性作用。”由上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也使間諜竊取情報的手法日益科學化和現代化,這無疑給我們的防諜保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這是需要我們清醒認識與認真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