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兩遍、三遍……我也記不清寫了多少遍了。一天一夜,我終於寫成了一個“毛”字!雖然歪歪扭扭,但畢竟成了一個字。我就這樣歪歪扭扭地走出了人生關鍵的第一步!我今生今世再也不會忘記老師的叮囑:“再寫一遍試試!”
“再寫一遍”給我灌注了自信自強的精神,我再也沒有自卑過:你正常人能幹的,我也能幹;你正常人不能幹的,我也能幹!我很欣賞毛主席的這句詩:“自信人生二百歲,會當擊水三千裏!”
靠著“再寫一遍”的精神,我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初中;靠著“再寫一遍”的精神,我以優良成績考入了縣重點高中;靠著“再寫一遍”的精神,我高考取得471分的成績!而且,初三時有人出於嫉妒,給我編造了“桃色新聞”,迫使我離校3個月,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和胃炎!高考前夕我又突然患上了肝炎,使我整天身心交瘁,肝火上升……但所有這些,在我頑強的自信麵前,也隻好乖乖地低頭走開!
靠著“再寫一遍”的精神,我在寫作上也不斷有所突破。有人說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但文學這隻天鵝我吃定了!當然,我現在還隻啃了一點骨頭。小學有範文,初中發報道,高中全國獎,中學把書出。通訊十幾篇,雜文最癡情,小說最偏愛。《農村大眾》介紹了我刻苦寫作的事跡,山東電台、濰坊電台、《濰坊日報》等著重報道了我一賽獲雙獎的事跡。
而今,我卻麵臨著落榜的厄運,錄取的可能性極小極小。我是灰心喪氣還是勇於進取?我仍然選擇了後者。有理我為什麼不爭它一爭?無棗我也要打它三杆子!
——《殘疾人——自強不息寫人生》 嶽從利這是一位身殘誌不殘的青年人的生命曆程與心靈告白。演講者詳細講述了他在奮鬥曆程中幾次較大的挫折,並分析了造成這些挫折的原因:先天的不幸,小人的暗算,社會的歧視,疾病的突襲……這些客觀存在的、意外的和不公正的因素使他的奮鬥充滿了艱辛的汗水和酸楚的淚水,無法不令聽眾產生深切的同情。在此基礎上,演講者再滿懷豪情地講述他是如何以堅韌的毅力克服了這些困難,聽起來就顯得特別有力,特別值得人們欽佩。
(5)對情境進行細節描寫,加強聽眾的現場感
生動的形象比抽象的議論更能打動聽眾。身臨其境者之所以有比局外人更為深切的感受,正是因為他們比後者目睹到了、觸摸到了更生動、更真切的人與事。演講者應致力於通過完整的事實闡述與細致的細節描寫,使聽眾產生如臨其境般的現場感。這種現場感會帶給聽眾十分強烈的印象,使他們對不幸者的遭遇報以更為濃烈的同情。
典型示範之一:在那個時代,愛情和婚姻是漠不相關的兩件事。自由與純真的愛情隻能以悲慘的結局而告終。(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寶玉被騙與寶釵結婚,當他們張燈結彩,慶賀“新婚”之日,正是黛玉倒在病床上結束生命之時,黛玉最後隻是說“寶玉呀,寶玉……”,這時隻有竹梢風動,月影依牆,給人以好不淒涼之感。真正的愛情被踐踏,美滿的婚姻被埋葬。那時青年人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獻給愛情,但不能把完美的婚姻留給自己,這就是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悲劇。
——李燕傑
典型示範之二:奴隸主的殘忍是罄竹難書的。……饑餓、血腥的皮鞭、鎖鏈、口銜、拇指夾、貓抓背、九尾鞭、地牢、警犬,都被用來迫使奴隸安於他在美國為奴的處境。……(在美國)報上也時常刊登如下廣告,敘述有的逃奴頸上戴著鐵圈、腳上拴著鐵鏈,有的渾身鞭痕,有的帶著火紅烙鐵燒成的燙傷——他們的主人把自己名字的開首字母燙進他們的皮肉裏。……不久前發生過這樣一樁事。一個女奴和一個男奴在缺乏任何法律保護作為夫妻的條件下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同居得到了他們主人的同意,而不是由於有權利這樣做,他們成立了一個家。主人發現,為了他的利益起見最好把他們賣掉。但他根本不詢問他們對這件事的願望;他們是不予以考慮的。在拍板聲中一男一女被帶到了拍賣台旁。喊聲響了:“瞧啊,誰出價?”想一想,是一對夫婦在待價而沽呀!女的先被領上拍賣台,她的四肢照例是野蠻地展現在買主們麵前的,他們可以像相馬一般地任意察看她。丈夫無能為力地站在那裏,他對自己的妻子毫無權利;處置權是屬於主人的。她被賣掉了。他接著被帶到拍賣台上。他的雙眼緊盯著走遠的妻子;他以懇切的目光望著購買他妻子的那個人,乞求把他一起買去。但是,他終於被別人買去了。他就要同自己相親相愛的女人永別,無論他說什麼話,無論他做什麼事,都不能使他免於這次分離了。他懇求他的新主人讓他去跟他妻子告別,但沒有獲準。在極度痛楚下,他掙紮著從新買他的主人那裏衝向前去,打算同他的妻子話別;但是他被擋住了,並且當場挨了狠狠的一鞭,他馬上被抓了起來。他太傷心了,所以當命令他出發的時候,他像死人一般倒在主人的腳邊。
——道格拉斯在例一中,演講者舉了寶黛愛情悲劇的事例來說明封建社會青年人的婚戀特征,提醒青年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婚戀自由。演講者將寶玉、寶釵成婚的熱鬧與林黛玉臥床死去的淒涼進行對比,比較細致地描繪了黛玉死時的淒愴畫麵,令人特別是青年人產生強烈的感動與同情。例二是道格拉斯號召民眾反對奴隸製度所作的演講。演講者著重講述了一對發生愛情的奴隸最終被冷酷的奴隸主生生拆散的悲慘故事,細致生動地描寫了奴隸夫婦在被拍賣過程中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使人如同親眼目睹,具有強烈的現場感。此外,在對拍賣過程的描述中,演講者還刻畫了奴隸主們冷酷無情的形象,這又從另一方麵表現了奴隸們所處的悲慘境地,激發人們對奴隸製度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