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革命失敗的時候,朱德總司令隻帶了800多人上井岡山,就發展為今天50萬大軍。這樣幹下去是一定會勝利的。新四軍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遊擊隊,那時全部隻有2000多人,因當時處在殘酷的鬥爭中,還受到損失。項英同誌和兄弟在一起,在廣東、江西交界的一個山上,隻有200多人,3年後,新四軍發展到9萬人。今天9萬人還能被他們消滅嗎?要被消滅,在大革命失敗時就可以被消滅;在3年遊擊戰失利的時候,也可以被消滅,但是沒有被消滅,相反的是十倍百倍地壯大與發展。今天新四軍有9萬人馬,四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將近一萬萬的人民擁護,誰想來消滅他,誰就要失敗。

——《就職新四軍代軍長演講詞》陳毅在例一中,斯大林引導人民追溯了十月革命剛剛勝利後國家所走過的艱苦歲月,特別強調了在外國武裝幹涉而國內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全國人民所取得的巨大勝利,並指出正是強大的精神的力量使國家轉危為安。通過這個事例,斯大林既使人民堅定了勝利的信念,又使人民認識到了取得勝利的真正法寶。在例二中,陳毅回顧了新四軍在敵人的剿殺下不但沒有滅亡反而不斷壯大的曆史,得出了新四軍將為中國革命做出更大的貢獻的結論,非常有說服力。

(6)回顧我方光榮的曆史

在缺乏與現狀情形相似的事例的情況下,演講者還可以籠統地回顧本方光榮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以先輩們的業績鼓舞聽眾。演講者應注意在羅列充足史實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幾個最典型、最光輝的事跡,並且挖掘這些事跡中蘊含的精神力量,用它們采鼓舞聽眾的鬥誌。

典型示範之一:士兵們,你們像山洪一樣從亞平寧高原上迅速地猛衝下來。你們戰勝並消滅了一切阻擋你們前進的敵人。

從奧地利暴政下解放出來的皮埃蒙特,表現了與法國和平友好相處的感情。

米蘭是你們的,在全倫巴迪亞上空,到處都飄揚著共和國的旗幟。

帕爾馬公爵和莫德納公爵能夠保留政治生命,完全歸功於你們的寬宏大量。

號稱能夠威脅你們的敵軍,再也找不到更多的障礙物,可以憑借它們來抵擋你們的勇氣了。波河、提契諾河和阿達河不再阻擋你們的前進了。意大利這些所謂了不起的堡壘看來都是不經一擊的,你們像征服亞平寧山脈一樣迅速地征服了它們。

——《拿破侖在米蘭的演講》拿破侖典型示範之二:問題在於能不能消滅他的進攻軍隊。

我看能消滅它。有人要問我:你有什麼證據?證據在哪裏?這自然是有證據的。

1935年的事情就是證據。當時陝北劉誌丹隻不過3000人,後來,來了一個徐海東也不過3000人,最後中央紅軍開到陝北,也隻是7000人,共計不超過15000人。可是那時候的敵人有多少呢?

據我記得的,那時敵人有101個團,30萬人。今天胡宗南卻隻有35個團。那時候我們隻有15000人,現在可就大不同了。邊區那時隻有三四十萬人,5個縣,現在我們是大得多了。大家想一想,看我是不是扯謊。沒有扯謊,這是實事。當時紅軍卻總共不超過15000人。國共兵力是20與1之比。可是今天他隻有35個團,。17個旅,我們比那時的15000人就多得多了,我們能打勝嗎?是的,是一定能夠打勝的。

——《我們一定能打勝仗》彭德懷這是兩則通過回顧曆史來鼓舞軍民士氣的演講。在例一中,拿破侖回顧了戰士們攻下亞平寧山脈的大致過程。頌揚了他們的勇敢與氣概,使戰士們心中充滿了自豪之情。在例二中,彭德懷引導軍民們回顧了1935年紅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與敵人周旋的曆史,並舉出了確切的數據來證明敵我力量對比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事實來證明我方勝利的必然性,聽來令人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