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抽象的事物數量化

對於事物大小多少等方麵的特點,僅憑定性的描述是不夠的,應將其數量化並予以進一步的說明。演講者在演講中應善於把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具體的數量,使人對事物本身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加深對事物的印象。

典型示範:我們聽說在國內有幾百萬民眾是胼手胝足過著日子,而且憔悴,顯示營養不足的樣子。他們缺乏麵粉來充饑,可是尼亞加拉瀑布,每小時都在無形中消耗掉與25萬塊麵包相等的瀑布能量。我們可以想像到:每小時有60萬隻雞蛋,越過懸崖,變成一塊巨大的雞蛋餅,跌到湍流的瀑布中;如果從織布機上織下來的白布能夠有4000尺寬,它的價值也等於尼亞加拉瀑布所消耗的一樣。……這是個多麼驚人的巨大消耗啊!對於這個無形的消耗,有人主張拿出一筆款子來利用這一個巨大的水能,想不到也有人來加以反對呢!這是一篇試圖使人們充分認識尼亞加拉瀑布巨大開發潛力的演講。為了說尼亞加拉瀑布產生能量的巨大,演講者並沒有向人們提供有關的具體數據,而是把這巨大的能量數量化為人們常見的麵包、雞蛋、布匹的數量,更加方便,聽眾理解“瀑布能量”這樣一個生疏的概念,從而願意支持尼亞加拉瀑布的開發。

(2)對數據進行形象化的換算

極大或極小的數字由於遠離日常生活,對於一般人來說往往難於理解。演講者應當學會對類似的數據進行形象化的換算,把難於理解的數量轉化為聽眾常見的、可以理解的事物的數量,既加深聽眾的認識,又增加他們的興趣。

典型示範:是啊,我們誰也不否認,我國還有些令人感到臉紅的數字,還有些需要不無遺憾地承認的差距。是的,我們還沒有充分的理由樂觀,曆史和現實仍在告訴我們:大國並不等於強國,我們的綜合國力還不很強,我們的技術裝備還不很先進,我們的科學技術還不很發達,尤其可怕的“人均”二字,還將長期約束著我國的國民經濟。比如,我國人均土地15畝,遠遠低於世界人均5畝的水平。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的土地資源,最多能承載95億人。11億人,11億張嘴,加起來就有3平方公裏多,一年喝掉的酒能裝滿一個半杭州西湖;一天抽掉的煙,一盒盒排起來,能排我國東西長3個來回;一頓飯吃掉的糧食,能裝滿7萬輛卡車……

——《他說“我們頭頂的月亮”》程培訓典型示範:光說1兆日元,不容易立刻明白究竟有多少。如果用漢字寫的話,可以毫不費力地立刻寫出來。但是,如果讓你用數字表達,許多人就需要思索一下才能寫出來。在“1”的後麵要寫上12個“0”,才是1兆日元。如果將日元作為秒來計算,問1兆秒相當於多少年的話,心算起來就十分費力了。60秒為1分,60分為1小時,這樣計算下去,竟然相當31700年。如果1秒鍾賺1個日元,那麼賺1兆日元就需花3萬年以上的時間。

或者,將1日元的鋁製硬幣,一塊塊地向上壘起,1個硬幣的厚度約為1毫米。1兆日元則為100萬公裏。地球的圓周長為4萬公裏,所以100萬公裏可以整整繞地球25圈。從到月球的距離看,則從地球到月球作一個往返還綽綽有餘。

——《對員工的講話》井植熏在例一中,演講者為了說明“11億”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將其換算為4種聽眾易於想像和理解的事物的數量,給聽眾留下較為具體而深刻的印象,從而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我國人口壓力的巨大。在例二中,井植熏為了增加員工對“1兆日元”的直觀感受,通過換算其他形象的事物——“秒”和“硬幣”——來加以具體的說明,使員工加強了對於巨額資本和價值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