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愛國精神》錢紅
典型示範之二:美國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在觀察中被一條南美洲的劇毒的毒蛇咬傷,生命垂危的時候,他決定把自己臨終前的感覺和征兆記錄下來,作為科學資料留給後人。據記錄,他被毒蛇咬傷後,體溫急劇上升到攝氏395度,然後感到胃裏一陣劇痛,燥渴、耳鳴,睜眼的,眼皮很痛,4個小時後,傷口處、鼻孔和嘴裏開始出血,他感到一陣劇烈的寒顫。這時,他以最後衝刺的力量,顫抖著手,艱難地寫道:“我看不見體溫表了,情況非常嚴重,血從鼻子和嘴裏流出來。疼痛消失了,軟弱無力。我想,開始腦充血了。”5個小時之後,這位老動物學家因腦充血而告別人世。
——《為科學而獻身》錢紅在例一中,演講者為了論證愛國精神的可貴,向聽眾講述了陳景潤在國外工作時節約月薪貢獻國家的故事。演講者特意較為細致地說明了陳景潤所花去的2500美元的構成,例如房租、水電、夥食等,並特別強調了他在生活必需品上的花銷之小。這些內容正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頗有體驗的,強調之後加深聽眾對故事的感觸。在例二中,演講者在講述一位科學家為人類留下瀕死記錄的故事時,比較具體地描述了科學家死前艱辛記錄下的種種感受:劇痛、燥渴、耳鳴、鼻口出血……這些描述痛苦的字眼會引發聽眾的日常體驗,使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家當時所處的可怕情境,自然會對其可貴的獻身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6)要有充分的細節描寫,增強故事的現場感
使聽者產生如臨其境之感是講故事的一種境界。在演講中,演講者要想增強故事的現場感,製造身臨其境的效果,就必須對故事的精彩之處額外強調,並加以充分的細節描寫。強烈的現場感會增加故事的感染力,使聽眾對故事情節或某一細節久久不忘,並引發聽眾的深入思考。
典型示範之一:陳毅同誌在江西蘇區3年遊擊戰爭期間,一條腿受了傷。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傷口逐漸惡化,他決心徹底治一治。一天,他把兩個警衛員叫到身邊,指了指離宿營地不遠的一片小竹林說:“請你們現在把我背到那裏去。”到了小竹林,陳毅同誌又說:“現在你們倆把我捆在粗竹子上,綁結實,綁緊些。”綁好了上身,陳毅同誌又叫警衛員把自己受傷的腿牢牢綁在另一株竹子上。一切準備就緒後,陳毅同誌說:“現在你們用手把我這傷口擠破,把裏麵的爛膿、瘀血、骨頭渣子、炮彈皮通通擠幹淨。”“不行,使不得啊!”兩個警衛員急得連連擺手:“沒有麻藥,怎麼受得了啊!”陳毅同誌這時又是命令又是央求,非要動這次土手術不可。兩個警衛員便含著眼淚給他治傷。隻見陳毅頭上巨大的汗珠一串串往下淌,但他一聲不哼。一個警衛員用毛巾給他輕輕擦汗,剛擦到嘴邊,陳毅同誌便一口將毛巾咬住了。“手術”做完,那條毛巾已被咬破了。這是多麼堅強的意誌啊!
——佚名
典型示範之二:有一個旅客,要想經過十分泥濘難行的伊利諾斯州的草原回到家裏去,中途忽然遇到了暴風雨。天黑如墨,大雨傾盆,好像天上的河堤決了口一樣;隆隆的雷聲從濃厚的烏雲中發出,宛如火藥庫的爆炸。接二連三的閃電,照耀草原,露出許多被驟然摧折了的樹木。雷聲愈炸愈響,震耳欲聾。最後,他突然被一個巨大的而更可怕的雷聲嚇得跪倒在地上。他平常是從不祈禱的,然而在這時候,他卻喘息著說:“啊,主啊!如果雷聲和閃電在你是一樣的,那麼,請多給我一些光亮的閃電,少給我一些可怕的雷聲吧!”
——林肯這是兩個在演講中進行充分細節描寫的例子。在例一中,演講者為了表現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強意誌,對陳毅在戰鬥年代采用土辦法做手術的情景進行了充分的細節描寫,特別是腖毅咬破毛巾不吭一聲的細節,聽來令人頗為震撼。在例二中,林肯列舉了一個旅客遇雨的事例。他用十分文學化的手法描繪了當時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特別對雷聲和閃電的種種細節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既可以強化聽眾的現場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又為故事後來的發展鋪設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