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7)一個故事隻說明一個問題,目的是要有鮮

明的針對性在演講中,演講者可以引用一個或幾個事例來說明某一觀點,但是切忌用一個事例來說明多個觀點,或是用多個故事交叉說明多個觀點,這就是演講中講故事的針對性。故事的針對性強,對論點的論證就越鮮明有力,給聽眾的感覺就越清晰明確,整個演講的效果也就越好。

典型示範: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口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怎麼會挖不平!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毛澤東在這篇著名的演講中,毛澤東引述了中國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用來說明中國共產黨要想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兩座大山,就必須有一種愚公的精神。毛澤東選擇了這個最為恰當的故事來說明這種精神,提倡這種精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從而使演講既生動形象,又鮮明有力。

3娓娓動聽的說理技巧

一般來說,演講這種溝通形式並不適於講太多的大道理,這是對演講的時間性以及對聽眾的可接受性加以考慮的必然結果。因此,演講者應學會采用一些源於實踐的具體技巧來有效地闡發道理:一、以事實為依據來闡發道理是最基本的方法;二、調動聽眾的情緒,使其在情緒被感染的情況下認同自己的觀點;三、結合聽眾的切身利益,從利益的角度來說明道理;四、指出對方的謬誤,使其轉而接受自己的道理;五、強化道理的可操作性,把抽象、深奧的東西具體化、通俗化。

(1)以事實來說明道理

以事實來說明道理是演講中講道理的最基本的原則和方法,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講道理技巧。抽象的說教是令人厭煩的,具體生動,富於針對性的事例則可以使道理得到充分明確的說明。演講者應力避在演講中闡述過於繁瑣的理論,而應堅持以事實說話的立場,用事實來增強道理的說服力。

典型示範之一:白軍強大,紅軍弱小,我們以弱鬥強,隻能采取遊擊戰術。什麼是遊擊戰術?簡單扼要地說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16個大字。

從前井岡山有個山大王,叫朱聾子,他和當時的統治者鬥了好幾年,總結了一條經驗:不要會打仗,隻要會打圈。朱聾子前一句話不對,後一句話是對的。我們改它一下就好了:既要會打仗,又要會打圈,這樣才能殲滅敵人,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

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迷惑敵人。強敵來了,先領他兜幾個圈子;看出他的弱點,抓準就打。要打得幹淨利落,要繳到炮,抓到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幹。

——《在紅軍軍事幹部戰術課上的講話》毛澤東典型示範之二:我們吃的糧食,是那種田的人做的,不是皇帝總統做官的讀書的人做的;我們穿的衣服,是裁縫做的,不是皇帝總統做官的讀書的人做的;我們住的房屋,是木匠瓦匠小工做的,不是皇帝總統做官的讀書的人做的;我們坐的各種車船,都是木匠鐵匠漆匠做的;還有許多機器匠、駕船工人、掌車工人、水手、搬運工人等,才能把我們的貨物和我們自己送到遠方,這都不是皇帝總統做官的讀書的人底功勞。這世界上若是沒有種田的、裁縫、木匠、瓦匠、小工、鐵匠、漆匠、機器匠、駕船工人、掌車工人、水手、搬運工人等,我們便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房屋住、沒有車坐、沒有船坐。可見社會上各項人,隻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為有他們的力量才把社會撐住;若是沒有做工的人,我們便沒有衣食住和交通,我們便不能生存。如此,人類社會,豈不是要倒塌嗎?我所以說隻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

——《勞動者和覺悟》陳獨秀在例一中,毛澤東在向軍民闡述遊擊戰的問題時,引用了從前井岡山上一位山大王的事例,去偽存真地分析了他的戰術原則,自然引出了遊擊戰術的一些原則和方法,留給聽眾的印象非常明晰深刻。在例二中,陳獨秀為了啟發勞動階級的覺悟,詳細羅列了社會中多種職業的重要價值,用事實說明普通勞動才是“最有用最貴重”這一道理,無疑會對聽眾深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