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運籌帷幄,出神入化
吳、楚之間的相持狀態終於破裂了。公子光被吳王僚任命為大將軍,率兵從邊境巢地(今安徽省巢湖附近)攻入楚國,逼進到楚國的關卡之前。公子光取勝心切,黃昏宿營前激憤而慷慨地通令全軍:“明天是關鍵的一戰,所有將士務要勇敢殺敵、衝鋒陷陣,龜縮怯陣者軍法從事,不得有誤!我將親率部卒打前鋒攻入敵陣,一鼓作氣,掃蕩楚軍!”
公子光完全沒有料到,吳軍的情況早有楚國的間諜飛報楚軍指揮官。
天明後,吳軍的戰車掀起了滾滾黃沙,車輪的隆隆聲和士兵的呐喊聲震耳欲聾,隊形由開闊的扇麵型而逐漸合攏,像洪水般奔向關門而來。令人奇怪的是,楚軍關門大開,沒有絲毫的抵抗。
公子光威風凜凜地站在戰車上,銀色的頭盔在初升的太陽下閃閃發光,信心十足地指揮著吳軍衝進關門。
這時,埋伏在門內和城牆上的弓箭手,等到戰車進入射程範圍之內,隻聽一聲號令,箭如雨點般射下來,吳軍紛紛中箭,公子光也被利箭射中,慘叫一聲倒下去,幸被一名甲士扶住。
春秋戰國時,戰車一輛所配備的兵員有:甲士三人,車士25人,兵卒72人,合計100人。按周朝製度,號稱“千乘之國”的大諸侯,就是說其國力有戰車1000輛,士兵10萬人。天子當時被稱為“萬乘至尊”。
公子光所乘坐的戰車一亂,整個吳軍頓時亂了陣腳,隻顧奔走逃命,潰不成軍。
戰爭結束後,孫武曾向參戰的人們查詢了詳細情形,他認為公子光為了激勵士氣,自告奮勇率先衝入敵陣,這是為將軍者寶貴的氣質。然而,他沒有重視情報的作用,既沒有派出吳軍的間諜,也沒有注意到楚國的間諜,己不知彼,彼卻知己,這就是失敗的關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第二年的春末,有一天,公子光的至交、吳國的重臣伍子胥到孫家村拜訪孫武,寒暄之後,伍子胥說:“去年初冬我軍與楚軍在巢地吃了敗仗,這您是知道的。現在楚國更加驕縱,逼迫頓、胡、沈、蔡、陳、許等六個附庸國,組成了龐大的軍力,意欲侵犯吳國。大王仍派公子光擔任統帥,因有去年的敗績,公子光非常不安。我把先生對軍事的獨到研究對公子光介紹過,公子光衷心敬佩,誠懇地敦請您出山,並且要尊崇先生為帷幄之師,希望先生應允。”
孫武本想拒絕,但一時之間又不好啟齒。公子光和伍子胥如此看重自己,怎能斷然回絕呢?再說,自己畢竟是生活在吳國這片土地上啊。想了一下,他問道:“戰場預定在哪裏?”
“根據上次失敗的教訓,我們派出了不少斥堠,據情報說,楚兵正在州來附近集結重兵,戰場可能就在州來附近。”
孫武離開座席,從書架上取下一幅州來的地圖,把它攤開在桌子上,一邊察看地圖,腦子裏一邊在琢磨,漸漸,一個想法成熟了,他對伍子胥說:
“這次吳、楚之戰,從表麵上看,楚國的優勢大一些,七國聯軍,人數眾多嘛。但是,人數越多,弱點也就越多。跟楚國聯戰的六國並不是自願的,而是懾於楚國的淫威,因此隻能算是烏合之眾,貌合神離,不會拚死的。而且,楚國這次任命的統帥隻是個庸碌的下大夫,不足畏懼。隻要吳軍在戰術上取得優勢,便有取勝的把握。這一點在戰前一定要讓全體官兵知曉,以長自己軍威。開戰後,吳國軍隊可以分出三支精銳部隊,先從敵軍中選出三個最脆弱的軍團,分別予以擊破。這三個軍團被擊潰後,其他三個被逼迫而來的軍團就會發生動搖,不堪一擊甚至不戰而逃。這樣一來,楚國本身的軍團便會人心惶惶,猶如驚弓之鳥。這時,吳軍大舉進攻,直搗楚軍大本營,對方必將潰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