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聽得相當認真,並不斷點頭表示讚許。

孫武思索了一下,接著說:“還有兩點也是應該注意的。其一,為了麻痹對方,吳軍打前鋒的部隊不妨裝得脆弱些、混亂些、鬆散些,而中衛以後隊伍必須排得緊密,開始誘使對方產生輕敵心理,交戰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一舉殲敵。其二,現在有一個流行觀點,打仗就打車戰,在中原因土質堅固當然是可以的,在南方,土質粘重、潮濕,特別是春夏之季,車戰是有許多弊端的,而步兵則較為靈活。戰術要因地因時而異,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伍子胥不勝感慨,誠懇地說:“您指示的戰術,簡直出神入化,請您一定親到戰場指揮,如何?”

孫武笑著說:“我隻是一個務農的野人,從未打過仗,一切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公子的厚愛,我很感激,但我實在難以從命。”孫武說得很誠懇,“再說,即使公子用我,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能夠聽命於我這樣一個從未打過仗的村夫的話嗎?”

戰爭,下個月就在州來附近打起來了。公子光采用了孫武的戰略,先令先鋒部隊誘出胡、沈、陳三國的軍隊,再由中鋒和左右兩翼的部隊包抄圍攻。結果敵方大亂,陣亡和被俘者無計其數,三國的司令官即胡侯、沈侯和陳眉的大夫夏齒全部陣亡。公子光下令釋放戰俘,俘虜們紛紛逃入許、蔡、頓三國陣營中,把他們的慘敗及司令官陣亡的消息傳揚出去。三國的軍隊聞訊後相顧失色,正在慌亂之際,吳國的大軍又鋪天蓋地掩殺過來,早已成為驚弓之鳥的三國軍隊立即爭相逃竄,潰不成軍。楚國軍隊看到這種兵敗如山倒的形勢,也都慌了手腳,跟著潰逃起來。

公子光凱旋而歸,他在心裏想,孫武並未親臨戰場,隻是對雙方的形勢了解得比較透徹,竟然製定了這樣好的計策,簡直是神機妙算。不過,我還不能把他推薦給大王,我要使他隻為我所用。回到吳都後,他派伍子胥帶了一大堆金銀財寶送給孫武,並表示致謝。

孫武聽到自己戰術實踐成功的消息,比所有的財寶和謝辭更令他高興。他取出州來地圖,不厭其詳地查問敵我雙方的陣容配置和交戰經過,他重視的是從中總結出一些新的東西來。

兩年後,吳、楚兩國又起戰端。

在臨近長江的吳、楚兩國交界地帶,有一個地方名叫卑梁氏,時值春季,當地的姑娘們出來采桑,因為桑樹的屬國,她們爭吵起來,進而發展為兩村村民械鬥。事情傳到楚都後,楚國出動兵船順江而下,大肆蹂躪了吳國的土地,事情變得很嚴重。“卑梁之釁”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這個故事。吳王聞訊大怒,命令公子光出兵報複。公子光請來伍子胥,讓其移樽孫武請教戰術。

孫武詳細詢問了情況後,說:“可以去攻打巢和鍾離兩縣,這兩縣地勢潮濕,不便行車要用步兵。楚國以為這裏不便打仗,所以防備一定很差。吳軍通過沼澤和河流時,可以拆毀附近的民房,就地趕造木筏渡過去。不要很久,即可占領巢和鍾離二縣。”

戰爭果然如孫武所料,幹淨而利落地勝利結束了。

孫武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裏之外,使公子光和伍子胥更加欽佩,但他們並不對吳王僚提及,而把所有功勞攬於公子光一身。他們並非是貪天之功據為己有,而是出於更為深遠的政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