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探險名家(1)(3 / 3)

他要求王府總管為他找一名適合於跟隨征戰的太監。老總管乘此機會,把馬文和推薦給朱棣。

燕王朱棣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在軍事上能夠統兵征戰,在政治上能夠勵精圖治。為了實現政治抱負,朱棣生活儉樸,工作勤奮。他常常工作到深夜,而早晨又很早起來鍛煉。在領兵打仗時,不管戰爭多麼頻繁,行軍多麼勞累,他都每天堅持讀書。馬文和調到朱棣身邊後,他的勤快和機靈都很適合於朱棣的作風。馬文和睡覺少。每天夜晚,不管朱棣睡多麼晚,他都能陪伴左右。每天早晨,無論朱棣起多麼早,馬文和總是趕在他前麵起床,並且給他準備好了洗臉水。特別是在朱棣看書時,他可能因突然想起了什麼事而隨便把書丟下。此時的馬文和就在燕王讀到的頁碼上作好記號。朱棣重新拿起書時,一眼就能看出上一次讀到了什麼位置。在征戰過程中,馬文和一路上把朱棣侍候得舒舒服服。更難得的是,他心細如發,把燕王的批示、地圖、手諭等收拾得整整齊齊。在作戰間隙,朱棣有閑功夫時,偶爾也和馬文和說說話。馬文和的回答很有分寸。馬文和識字,燕王能讀的書,他也能流利地讀下來。燕王知道馬文和有這個本事後,在行軍打仗太累時,他就不用自己舉著厚厚的書讀了,而是讓馬文和念給他聽。

一場遠征北漠的戰爭持續了5個多月。在這5個多月的艱苦鏖戰中,馬文和了解了自己的主子。他從內心佩服燕王的膽識和才能,也從這次遠征中初步了解到父親當年到西洋朝聖時付出的艱辛。而作為統帥的燕王朱棣,也喜歡上了小太監馬文和。回到燕京後,朱棣把總管傳來,告訴總管,把小太監馬文和調來服侍他,把先前的老太監打發走。就這樣,馬文和從一個倒馬桶、掏廁所的小太監一躍而成為燕王的貼身太監。這種提升對於別的太監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很少有人能夠從最低級的奴隸,提升為大王身邊信任的人。

借勢圓夢

1398年,對於中國的朱氏明王朝來說,可謂多事之秋。在南京,打下明王朝江山並當了皇帝的朱元璋死了;在燕京,鎮守明王朝北方半壁江山的燕王朱棣瘋了。明王朝進入了殘酷的權力爭鬥時期。

其實,南京朱元璋之死是真的;燕京朱棣的瘋卻是裝的。朱元璋一共有24個兒子,他當了皇帝後把長子立為太子,其餘都封了王。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前三個兒子都死了,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在這麼多兒子中,朱棣是最有才能的也是立戰功最多的皇子。掃平元朝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各省,主要是朱棣的功勞。有了功勞,就容易滋生野心。朱棣看到太子已死,皇帝對他又很賞識,以為朱元璋死後,皇帝的龍椅應該屬於他了。於是,他就利用遠離皇帝的條件,廣攬人才,積蓄力量,為自己執政作準備。

朱棣網羅人才、為執政做準備的活動是秘密進行的。在這些活動中,總要找一個人傳遞消息和通知有關人員。幹這項事情,需要一個機靈聰明、反應靈敏、守口如瓶而且又很不顯眼的人。朱棣為此很費了一番腦筋。他想來想去,最後覺得還是身邊的小太監馬文和最合適。在遠征北漠的戰役中,馬文和跟隨朱棣數月,已經深得燕王信任。他聰明伶俐,在許多時候,燕王使個眼色他就知道該幹什麼。雖然是個低級小太監,可是,他卻讀了很多書,明白事理。

由於他來燕王府時間短,沒有什麼人注意到他,更沒有惹下什麼麻煩,沒有結下任何仇家。

馬文和還有一個有利條件,他是雲南人,家鄉與燕京相距數千公裏,再加上他的家人早已失散,沒有親友往來,也就少了一條泄密的途徑。想來想去,朱棣決定把馬文和用作自己的心腹,在結黨密謀中,讓他充當聯絡人員。

朱元璋死後,沒有把龍椅傳給朱棣,而是把它交給了長孫朱允。

消息傳到燕京,朱棣氣得哇哇大叫。他根本瞧不起懦弱的侄子朱允文。所以,在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後,不去南京奔喪。在燕王身邊服侍的馬文和,看到朱棣不理智的樣子,不敢勸說,因為朝廷有規定太監不得參與政治。但是,當朱棣稍微冷靜下來後,他便及時詢問,是否需要傳喚心腹臣子前來商議事情?朱棣點頭,馬文和立刻把平日朱棣最親近的幾個有智謀的人物召來。心情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的朱棣,想立刻舉兵造反,與南京的無能皇帝一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