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探險名家(1)(2 / 3)

明軍攻入昆陽後,一名下級軍官在逃難的人群中發現了馬文和。他一眼就看出這孩子不同於其他人,眼睛有神,身材勻稱,麵色白晰,即使在難民群中,也能看出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這個軍官就把馬文和抓住,送給了進軍雲南的將領傅友德。

10歲的馬文和同其他幾名被抓來的孩子一起被關在一間大房子裏。有一個老軍人天天帶領他們進行簡單訓練;還有一個有文化的人教給他們讀書、識字。在少年俘虜中,馬文和不僅長得最漂亮,而且文化程度最高,既能讀書,又能寫字,還有一般孩子所沒有的冷靜、沉穩。

經過幾個月的調養和訓練,孩子們臉上有了光澤,說話、走路都有了精神,有幾個還表現出了聰明機靈勁兒。當初捉獲他們的那個軍官經常來看一看,每次看過之後,都表示出一種讓人不可思議的表情。大多數孩子變得活潑天真起來,有飯吃,有衣穿,還有人教給讀書識字,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能遇到這等好事,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福氣。而聰明的馬文和卻多了一份警覺。正當孩子們變得歡快起來的時候,那個把他們抓來的軍官突然帶著一群士兵,來到孩子們麵前。他命令士兵把孩子們的手逐個捆起來,又用一條長長的繩子把他們串起來,然後,把他們帶出院子。走了整整一天,來到一處大宅院,由一個老管家模樣的人領了進去。這就是潁川侯傅友德的臨時府第。馬文和他們這些小俘虜被關進一個倉庫裏,手上的繩子被解開了,仍然由士兵看押。幾天後,馬文和在睡夢中被人強行淨身。

與馬文和一起被“淨身”的孩子,有的因感染不久就死去了。馬文和熬過來了,忍受了幾個月的疼痛,傷口漸漸愈合。身體狀況恢複正常後,傅友德府內的總管就把幾個孩子招集到一起,告訴他們,侯爺看得起他們,把他們留在府裏當差,要他們好好聽話,老實幹活兒,不準外出。他們受過宮刑,已經是皇家的人了,跑到哪裏都能被捉到,如果逃跑被捉回來,就要砍頭。馬文和與他的同伴,就這樣當了傅友德府內的奴隸。

在傅友德府的安排下,馬文和一麵當奴隸,一麵接受文化教育和宮廷禮儀訓練。他是個好學的孩子。雖然他還不知道把他捉來的人,讓他學習這些東西幹什麼,可是,他對知識有興趣,學起來也特別認真。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馬文和就掌握了宮廷中的簡單禮儀。在文化學習中,他更是大有長進。

馬文和在傅友德府上當了一年多童仆,接受了幾個月的禮儀訓練。

傅友德訓練這些孩子,原本是想送給明太祖朱元璋的。可是,政權穩固之後,朱元璋就很少接見下層軍官了。傅友德雖然已被封侯,但他也很難見到朱元璋。他的謀臣建議他去巴結朱元璋的兒子們。朱元璋已經把兒子都封了王,王爺府上是可以用太監的。朱元璋有24個兒子,除了兩個夭折外,其餘的都已被封王。經過比較,他們覺得燕王朱棣利用價值更大些,於是,決定把馬文和等孩子們送到燕京(今北京),進貢給燕王朱棣。就這樣,馬文和12歲那年被從雲南送到北方的燕京,進了燕王府,當了朱棣宮中的小太監。

在燕王府,太監也分成三六九等,級別最高的是王爺身邊的太監,最低等的是倒馬桶、掏廁所和掃院子的太監。馬文和剛到燕王府,被分派去幹下等活兒。一個名門望族的孩子,本應該是受著父母的關照,被仆人侍候,可是,他卻淪為身體受到殘害的奴隸。一般孩子是很難轉過這個彎來的。然而,馬文和卻沒有沉淪。他似乎明白,除了老老實實當奴隸,積極適應環境之外,已經沒有別的出路了。於是,從進燕王府的那一天起,他就認真幹活,留心學習,反應敏捷。他當了一年多下等太監,王府總管就把他調到自己身邊,專門聽候自己的差遣。他在總管身邊幹了一陣子之後,總管發現,馬文和不僅人聰明勤快,而且有文化,寫一手好字。在太監中,這是多麼難得的人才。總管竟然慢慢喜歡上了馬文和。他也是太監,沒有兒子,於是,就把馬文和當成親生兒子看待。他曾對馬文和說,如果在沒被閹割之前就認識馬文和,一定不會讓他淪落到這一步的。為了讓馬文和將來在太監中成為最有本事的人,老總管著意安排他幹一些能夠接近燕王的差事。老總管還常對馬文和說,沒有事的時候多看點書。馬文和本來就喜歡學習,隻是害怕懲罰,隻能在幹活兒之餘偷偷看書。既然老總管鼓勵他學習,他就可以公開讀書練字了。

馬文和剛來到燕王府的時候,朱棣正率領軍隊與元朝的殘餘勢力鬥爭。在北征和西征中,一次出戰要持續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當時,朱棣正處在青壯年時期,體力強壯,精力過盛。而跟隨他的太監因年齡較大,顯得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特別是在經過長途行軍之後,朱棣招呼太監時,他卻倒在一邊睡著了。朱棣很惱火,他決定外出征戰時換一名年輕力壯的太監。這一年,蒙古貴族的殘餘勢力又在北方作亂了。朱棣根據皇帝的命令,親自帶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