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多結人緣,少結人怨(3)(1 / 3)

話說得有多漂亮不管用,重要的是你的心真誠不真誠。心口不一、巧言令色,隻會讓他人心生反感。任何人都不是糊塗之輩,定會揭穿你的陰謀,因為內心不誠,即使嘴巴上說得再好聽,也會被對方發現破綻,豈不是徒勞無功嗎?反之,如果真誠是發自內心的,即使拙嘴笨舌、不善言辭,在行為上他人也能體會到你的真心實意。隻要雙方沒有什麼誤會,你真誠地對他,對方必定會感激你,不定什麼時候給你送上一份大禮。

(2)騙是真誠的死敵

與人交往時,最忌諱的就是采用欺騙的手段對待朋友。欺騙也許能得一時之利,但絕對不會維持長久,更何況紙始終包不住火,遲早會被他人察覺,一旦東窗事發,在他人的心目中你的形象會一落千丈,即使以後你再用真誠對待他,別人也會認為那是一種虛偽的姿態,對你失去信任。

或許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人:你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他卻以虛偽的態度應付你。這時,你可能會對真誠的作用產生懷疑,為自己的真心付出而感到不值。

其實,大可不必懷疑真誠的作用,因為你所遇到的隻是一個例外,真誠對於絕大多數人還是生效的。換種說法,也許你的真誠還不足以打動對方的心。對一切你要采取“反求諸己”而不是“求諸人”的態度,這是以真誠打動人的惟一原則。

(3)對人真誠也要分清狀況

如果對方是一個頗有心計的人,你還與之深交、暢所欲言,隻能說明你是一個愚蠢的人。

真誠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對人真誠袒露胸懷時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是其人但時機不對,不能一吐為快;時機成熟,傾訴的對象不對,也不能說;傾訴對象和時機都成熟,但地方不對,依然不能說。隻有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才能拿出你的真誠。當然這與上麵所講的對人要真誠的說法並不自相矛盾。

總之,真誠待人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因此,要成為一個真誠的人必須從小事做起。當你不便講真話時,也不要編造謊言蒙騙他人。

以上三條真誠準則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但是當你按照此方法去做了,一定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巨大力量,它將使你受益無窮。最終,你會明白,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不容違背的真誠內涵,當你探究其中的真諦時,能發現自己的做人方法也在逐漸地完善。

對人要真誠,將心比心、投桃報李的道理每個人都懂,而大部分在交際中獲得成功的人,也是這樣做的。你將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對方,對方也一定回報你一份真摯、濃厚的情。

9、留住別人的恩惠,忘卻他人的過錯

聰明的人喜歡記住別人的好,而愚蠢者喜歡記住他人的仇。這就造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聰明人離成功越來越近,因為當他們被困難纏身時,總會有朋友助其一臂之力;而愚蠢者與成功漸漸拉開了距離,因為當他們遇到麻煩時別人不會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天長地久的友誼,是在雙方共同體諒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一些小的矛盾而分道揚鑣。雙方一旦發生矛盾,每個人心裏想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壞處,平時對自己的好,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簡直是一無是處。試問,以這種態度對待朋友的人,怎麼能獲得友情呢?

對待朋友要棄仇取恩,這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原則,也是編織好人脈網最值得注意的問題。

阿拉伯著名作家裏拉邀二位朋友一同到野外遊玩。其中一位叫拉安,另一位叫吉伯。

當三人抵達一個山穀時,拉安不小心滑倒,多虧吉伯眼尖手快才把拉安拉上來,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驚恐的拉安平靜以後在附近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拉安一命。

時過不久,三人又到達了一個小溪邊,因為一件小事吉伯與拉安爭吵了起來,氣憤之下吉伯動手打了拉安一耳光,拉安難過地在沙地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拉安一個耳光。

旅行結束後,裏拉好奇地問拉安:“你為什麼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寫在沙地上?”拉安說:“他救了我的命,我將永遠地記在心裏,那是他對我的恩情;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讓它隨著沙灘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常有發生。但願每個人都向拉安一樣,記住的隻是他人的恩惠,而他人的過錯卻被拋到九霄雲外。

事實上要求每個人都敞開胸懷去接受別人的過錯,顯然有些不太現實,畢竟每個人的性格不盡相同,而棄仇取恩也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一種寬大的胸襟和深厚的涵養,這就需要人們慢慢去修煉,萬萬不可急於求成。

10、要想自己有麵子,先給別人留麵子

現實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雖然不要求你去喜歡他們中的每個人,但至少也應學會給他人留足麵子。每個人都不是傻瓜,你給他麵子,他也同樣會投桃報李給足你麵子。所以說,要想自己有麵子,就要給他人留足麵子。

與人相處當雙方意見不統一時難免會產生口舌之爭,然而會做人的人,不會讓這種爭執成為破壞友誼的蛀蟲,他們總是以和為貴,從而贏得別人的好感,提高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人緣自然而然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