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存害人之想,可有防人之心(1)(2 / 3)

(2)影響團結,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

由於這樣貶損別人,勢必給別人帶來思想上的不愉快。因為這種貶損與實際差距很大,它實際上是對別人工作的一種主觀否定,所以一旦給別人帶來思想上的不愉快,還會嚴重地影響他人的正常思想情緒。另外,貶損的言辭還有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為攻擊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勢必破壞彼此之間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

(3)製造矛盾

由於這種貶損他人的行為往往戴著一副迷人的麵具,甚至閃爍著某種光彩,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調查的領導相信。而一旦領導相信,領導者就會對被貶損者產生一種不良看法,甚至會據此批評被貶損者,被貶損者就會認為領導不實事求是,而領導者又認為被貶損者不接受批評,這樣就影響了雙方之間的關係。而被貶損者一旦對領導產生了怨氣,就很有可能不服從領導,甚至會產生消極怠工的現象。這樣一來,矛盾可能越來越激化。

(4)引發民事官司

貶損他人從法律上說是一種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現。尤其是捏造事實貶損他人,這更是一種誹謗他人的行為。因而如果一個人經常捏造事實貶損他人,就必然會激起別人極大的反感,甚至會致使他人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也就必然會引發民事官司的發生。

怎樣對付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的人

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確實十分令人生厭。一個單位如果有幾個這樣的人,大家肯定難以愉快地工作和學習。因此對待這種人絕不可姑息,應該設法糾正他們這種缺乏道德的行為,創造一個愉快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1)當麵澄清事實,使其認識自己行為的錯誤性

對於捏造事實貶損他人的人,受害人應該敢於澄清事實。澄清事實不需要爭辯。在心平氣和的心境下將事實原原本本地陳述於眾,並且列舉證據,證明事實真相,使捏造事實者在證據麵前無法交待,從而喚醒他們的良知,在鐵證麵前幡然悔悟。例如某校賴老師在一次教研會議上誇耀自己下班後如何組織輔導同學學習,而批評紀老師連學生寢室都未去過。紀老師說:“對於賴老師的批評,我有必要澄清一下,班主任對下班後輔導同學的老師都作了記載,我本學期共下班輔導12次,也許賴老師沒作過調查吧?那麼請賴老師去看看班主任黃老師的記錄吧。”在事實麵前,賴老師非常難堪。

(2)直率地提出批評,指出錯誤的實質

對一貫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的人,在年終考評中大家都應直率地對其提出批評,並分析其行為的實質,使其改變不良行為。某縣委辦公室幹事張某一向喜歡貶低他人,抬高自己。在年終考評中,辦公室有5個幹事對張某提出了意見,並指出了張某這種行為給辦公室帶來的不良影響。張某麵對大家直率的批評,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3)對一貫捏造事實貶損他人者訴諸法律

一貫捏造事實貶損他人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對他人的身心造成了損害,因此受害人應該訴諸法律,讓其受到法律的懲罰,從而收斂這種不良行為。

貶損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種缺乏道德、缺乏修養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所以,做人還要留一手,堅決杜絕這種行為,不然遲早會被摔個後仰八叉。

2、打人莫打臉,傷人莫傷心

有句話說得好:打人莫打臉,傷人莫傷心。一旦傷了人心就有可能讓你失了人緣,成為孤家寡人。

在社交活動中,能適時為陷入尷尬境地的對方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他免丟麵子,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這不僅能使你獲得對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於你樹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軍。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翻譯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位同誌當場作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的失誤使司令有些丟麵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廳裏的氣氛頓時顯得非常緊張。

這時,周總理及時地為對方提供了一個“台階”,他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恰到好處地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說完後慢慢重述了被譯錯了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翻譯準確地翻譯出來,緩解了緊張氣氛。總理講完話在同蘇軍將領、英雄模範幹杯時,還特地同翻譯單獨幹杯。蘇駐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情景,在幹杯時眼裏都含著熱淚,那位翻譯被感動得舉著杯久久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