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修養,也是人品的修養。強笑,裝笑,皮笑肉不笑,甚至不懷好意的好笑,得意忘形的狂笑,溜須拍馬的諂笑……這些雖然也稱為“笑”,卻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幽默,那些低級下流的黃段子,那些幸災樂禍的“黑色幽默”,那些誹謗他人的“帖子”,也是為“真笑者”所不齒的。
“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標誌。”讓我們記住:“笑對一切,樂觀生活,”用微笑和樂觀的心態來麵對人生,解釋生活給我們的每一天都快樂而充實。要快樂地生活,就要學會擺脫繁雜生活的束縛,一身輕鬆,心情才會更好。樂觀的態度是戰勝困難走向成功的法寶。
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謂“世味”,就是塵世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物質享受、為人欣羨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等。今日的青年人追求的“時髦”、“新潮”、“時尚”、“流行”,也是一種“世味”,其中的內涵說穿了,也不離物質享受和對“上等人”社會地位的尊崇。這種“世味”一濃,人就會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或拚命打工,或投機鑽營、應酬、奔波、操心……你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有輕鬆地躺在家中床上讀書的時間,也很難再有與三五好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閑暇。你忙得會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你會忙得很難陪父母敘敘家常……
“隻有簡單著,才能快樂著。”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時髦,不扮貴人相,過一種簡樸素淨的生活,一種外在的財富也許不如人、但內心充實富有的生活。這是自然的生活,有勞有逸,有工作著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自由活動的閑暇。還用去忙裏偷閑嗎?“世味淡,不偷閑而閑自至。”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一位學者說:“既然不過是個零,就不應有太多與生俱來的負擔。從這個世界上已經意外地得到這麼多,我還能在意失去的那很小的一部分嗎?”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愁眉苦臉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養成樂觀自信的好心態,笑對一切困難並戰勝它們,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3.享受生活,享受成功
人們常常會抱怨自己生活的太累,這無疑是一種心態問題。其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求名,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享受: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與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遙遠的星係,久遠的化石……此外還有詩歌,音樂,沉思,友情,談天,讀書,體育運動,喜慶的節日……
甚至工作和學習本身也可以成為享受,如果我們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單單為著一己的利益,我們的辛苦勞作也會變成一種樂趣。
現代社會,充滿著競爭,充滿著機會。我們不停地開發新產品,擴大著市場;我們的眼睛死死盯著瞬息萬變的股市行情,耳朵時時留意著有用的信息;我們在商務談判中耗去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在策劃廣告方案中熬過了一夜又一夜……我們夢想著一夜暴富,渴望著一朝成名;我們的的確確忘了世界上還有好山水、好風景、好書籍等著去欣賞;我們成了經濟動物。
我們過的是一種健全的生活嗎?難道功名、財富就是生活的全部內容?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停下匆匆的步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麼呢?”
林語堂也持同樣看法,他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生的自然態度。”
明人陸紹珩曾經說:“世路中人,或圖功名,或治生產,盡自正經,爭奈天地間好風月、好山水、好書籍,了不相涉,豈非枉卻一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世上的人,有的追求功名,有的從事經濟,雖然都是在做正當的事情,但人們卻一點兒也不關心天地間的好風景、好山水、好書籍,好像都與己無關,這豈不是白過了一生?
用這段話對照一下今天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針對我們而發的。
讓我們把眼光從“圖功名”“治生產”上稍稍挪開,去關注一下路邊正在吐綠的樹木、窗台上正在吐蕊的花朵。夜裏,不妨暫時推開桌上的工作,去欣賞一下璀璨的星光;假日也可同三五好友一道,來一次自行車旅遊……
據說愷撒與亞曆山大就是在戰事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生活樂趣。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戰事是非常的活動。
文藝複興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認為他們持這種看法是明智的。“這不是要使精神鬆懈,而是使之增強,因為要讓激烈的活動、艱苦的思索服從於日常生活習慣,那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