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文藝家科學家7(1 / 3)

天才的“向日葵大師”

梵高像1

梵高為藝術而生,也為藝術而死。他是天才,是狂徒,是殉道者,是悲劇的主角,是大眾畫家。

他的畫作奔放、熱烈、自由,是色彩的狂歡、情感的狂歡、生命的狂歡。他尤其喜歡向日葵,人稱“向日葵大師”。因為,向日葵是太陽的象征,也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他的生命像太陽一樣,是熊熊燃燒的;他的生命像向日葵一樣,是燦爛輝煌的。

反映梵高生平、創作與故事的電影主要有4部:《渴望生活》,1956年美國拍攝,道格拉斯主演;《夢》,1990年日本拍攝,黑澤明導演,斯皮爾伯格製片;《文森特和提奧》,1990年美國拍攝;《梵高》,1991年美國拍攝,本片主要記敘他在巴黎近郊奧維爾度過的最後10天。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年),19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荷蘭籍著名畫家,但長年生活在法國。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與塞尚、高更合稱為三大巨匠。

梵高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省的格魯特·曾德特鎮,毗鄰比利時,是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梵高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期的長子,祖母是瑞士人,外祖父是著名裝幀師。他有3個妹妹、2個弟弟。比他小4歲的弟弟提奧是他一生的知己,他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據說因為不會拉丁語和希臘語,將他永遠攔在了大學校門外。但他從小就受到藝術熏陶,又有極高文學素養,這使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梵高喜歡倫勃朗、米勒、杜米埃,他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眼中隻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少年時代曾於家鄉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他早年經商,在畫店裏過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藝術教育”;後熱衷宗教,進而成為一名傳教士,1880年以後才開始正式學習繪畫。他來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1887年經弟弟提奧介紹結識了貝爾納、西涅克、德加和高更等畫家。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開始醉心於色彩的運用,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他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

梵高雖然一生坎坷、遭遇悲苦,而且思想突兀、舉止怪異,但是他生性善良、同情窮人,對一切生靈都充滿了基督徒式的“同體大悲”。為“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比利時的一個煤礦區去當過傳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夥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於把他撤了職。這樣,他才又回到繪畫事業上來。

不久,他厭倦了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城,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麵的裝飾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郵遞員魯蘭》、《咖啡館夜市》、《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星光燦爛》、《梵高在阿爾勒臥室》、《歐韋的教堂》等,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以及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

梵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完成於他生命中最後的6年。他一變曾經的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他曾說過:“隻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他的藝術生涯雖然很短暫,但這位極端孤獨、無比熱忱的藝術家,因其才情噴湧、勤奮創作,留下了大約850件油畫和數量更多的素描,以及情感洋溢的大批書簡——寄給弟弟的親筆信。

雖然當時他的作品很難被人接受,甚至被大家當做瘋子看待,但後來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有深遠影響。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麵得到啟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隻有兩年。他的運氣沒有畢加索那麼好,直到去世前不久,才有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他的《紅色葡萄園》,這是梵高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油畫,現存莫斯科。此外,1882年梵高的叔叔向他訂購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1885年艾恩德霍芬一家人為餐廳訂購過一組四季圖。

1890年7月,梵高在巴黎郊區瓦茲河畔奧維爾城因患精神病而開槍自殺身死,年僅37歲,與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大師拉斐爾同壽。因為他不願再增加別人的負擔(尤其弟弟提奧,他長期在經濟和精神上支持哥哥)。可是6個月後提奧也跟著病逝。人們說:?“他是為梵高而生。”兄弟倆被埋在一起。

梵高死後,他的名氣卻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展出和書信的公開,甚至傳記的出版,他在全世界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為最受寵愛的畫家之一。他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後,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他的畫是國際藝術品市場拍賣最高價的:1990年《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多年裏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直到2004年畢加索的一幅《拿煙鬥的男孩》在英國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賣了1.04億美元)。1987年《鳶尾花》賣了5390萬美元的天價,震驚世界,也引起一些爭論。同年一幅向日葵賣了3950萬美元,1998年一幅沒有胡子的自畫像賣了7150萬美元。

一廂情願的初戀

梵高像2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荷蘭海牙的一家工藝美術品商店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4年後被晉升並派往倫敦的分店(沙珊布敦街)工作。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厄休拉?洛耶一見鍾情。厄休拉?洛耶那年19歲,比他大3歲,在郊區一家賣洋娃娃的商店工作,兼任幼兒園保姆。

在外表醜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的梵高眼裏(但也有人說,他長著一頭紅發,臉上沒有雀斑,長相並不算差),厄休拉?洛耶是一位絕代佳人,並為之神魂顛倒。其實,她也隻是姿色中等,不過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緣故。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認識了厄休拉?洛耶之後,他就完全改變了以往的個性。他卷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並成為一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厄休拉?洛耶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厄休拉?洛耶討厭他發出的猛烈追求攻勢,還不斷嘲笑他。翌年,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厄休拉?洛耶從未表示過對他有任何的好感,隻是他自己一直處於幻想中的戀愛狀態,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於落得一個慘敗。失戀後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厄休拉?洛耶,他使出渾身解數,經常去厄休拉?洛耶的家裏找她,並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厄休拉?洛耶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次向厄休拉?洛耶求愛時,厄休拉?洛耶明白地告訴他,自己早已在1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她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一天,他親眼看到厄休拉?洛耶正緊緊依偎在一個瘦高個男人的懷裏,兩個人熱烈地摟抱、接吻。體格與心靈一樣脆弱的梵高,此刻一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樣。隨後,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這是他年輕的生命中第一次對現實感到非常失望。他羞得無地自容,陷入了深深的孤獨和沮喪之中。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厄休拉?洛耶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梵高自畫像

1881年夏天梵高回荷蘭家鄉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裏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表姐凱沃斯,她還有個4歲的孩子。她是住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牧師舅舅斯特裏克的女兒,也比梵高大3歲。凱沃斯表姐美麗、熱情而大方,她幾乎使梵高沉醉。凱沃斯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裏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一樣微微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