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30歲),畢加索邂逅艾娃·穀維。
1915年(34歲),艾娃因肺結核逝世。
那年,畢加索在巴黎克裏希大街附近艾爾米塔什啤酒店認識了一位美貌、苗條的女子瑪塞爾·漢伯特(即艾娃)。她的丈夫也是一名畫家,叫馬西庫。馬西庫為了繪畫整天廢寢忘食,常使瑪塞爾感到孤獨和冷清。畢加索被她的溫柔恬靜所吸引,他內心熾熱的火焰也點燃了她的熱情。不久,他們便各自背著自己的愛人,一塊到郊區亞威農談情說愛,遊山玩水。畢加索又一次墮入情網。
而費爾南德無法忍受畢加索移情別戀,就同一位未來主義畫家私奔了。自此,畢加索與費爾南德長達9年的同居生活結束。
畢加索與瑪塞爾幹脆搬到農莊同居。他愛她,並親切地稱她艾娃。艾娃在畢加索的生活中占據了大部分位置,他常在自己作品上簽以“我愛艾娃”、“我的朱麗葉·艾娃”等字樣。春天一到,他倆就避開眾人,到法國南部烏韋茲河畔的索爾格鎮,租下一座外觀簡陋、喚作“風鈴”的小莊園。艾娃給畢加索帶來了新的安定和秩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畢加索也結束了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生活。秋天,他和艾娃搬到塞納河左岸的蒙帕爾納斯區。“洗衣船”和克裏希大街那種貧窮卻狂放的歲月正式告一段落。翌年12月14日艾娃病逝,畢加索悲痛欲絕。情人的去世、戰爭爆發造成朋友們的失散,使他深深陷入孤苦之中。
1917年(36歲),畢加索認識舞者歐嘉·科赫洛娃,並因此與芭蕾舞界有接觸。
1918年(37歲),畢加索與歐嘉結婚。
1921年(40歲),畢加索與歐嘉的長子保羅出世。
1925年(44歲),畢加索創作《三舞女》,首次影射與歐嘉的緊張關係。
1929年(48歲),畢加索創作係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與歐嘉姻婚危機。
1935年(54歲),6月畢加索與歐嘉及保羅分居。
1955年(74歲),歐嘉逝世。
那年,畢加索受芭蕾舞導演科克托的邀請來到意大利羅馬,觀看他編導的《遊行》。其中,一位容貌姣好、眼睛裏總有一絲高貴的憂鬱的芭蕾舞女演員引起了畢加索的注意,使他忘卻了艾娃,重新燃燒起熾熱的情火。歐嘉是俄國一位上校的女兒,從小喜歡芭蕾舞,但成功之門卻久久不向她開啟。歐嘉的異國風采,使她成為畢加索眼中迷人的尤物,成為他一見傾心的戀人。而歐嘉則是想通過成為畢加索的妻子,以攀上她所渴望的社會地位。
當舞團離開巴塞羅那轉往南美洲演出前,歐嘉決定隨畢加索留下。此年秋天他們返回巴黎。歐嘉的法語流利,卻愛聽畢加索用濃厚西腔的法文敘述各種荒誕傳奇。次年7月12日,畢加索與歐嘉在巴黎一座東正教教堂舉行了一個俄國式的婚禮。婚後不久,他們搬進拉博埃西路一棟豪華的雙層公寓,地處巴黎上流社會的第八區。居住環境再次更新,生活方式亦隨之轉變。
歐嘉將住家裝潢得美侖美奐,擺設許多沙發和長椅以接待賓客。畫室在二樓,依舊任意擺滿畢加索的各類寶物,及新近收藏的盧梭、馬蒂斯、塞尚、雷諾阿等人的畫作。
歐嘉將畢加索帶入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生活,她的俄國貴族的守舊和愛慕虛榮日益顯露。她要求屋子必須拘謹有序,畢加索必須穿戴時髦華麗;以致畫家不得不另租房子開辟新的畫室,來容納他的雜亂無章。這個時候的藝術家,正像他的那些仍在蒙馬特的朋友所說的“出沒在豪華地帶”。婚後的畢加索和朋友們遠離了,他顯得孤獨。沒有畫家夥伴作為他的搭檔和鏡子,他感到很茫然。
1920年歐嘉懷孕,畢加索的激情又一次被調動。在他的畫麵出現了女性人體的描繪,體形強悍,卻有著畸形的小頭,這種效果令人驚歎。畢加索用生硬的筆法來追求人物的雕塑感,由此造成的強烈的明暗對比,產生了一種神秘的超現實主義氣氛。到後來,這些令人恐懼的女巨人的平靜,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不安。懷孕的歐嘉常常心煩意亂,並且孤僻反常。
來年2月4日長子保羅出生。畢加索在楓丹白露租下一棟寬敞舒適的別墅。雖然他疼愛妻子,卻很不適應小康家庭之父的新角色。但為歐嘉喂乳或優雅彈琴的素描中,仍顯示他對妻子的愛並未減少。隻是私下仍忍不住向好友們傾吐,提及想去訂購街燈和尿壺放置家中的衝動,擺脫眼前高尚體麵的生活。
保羅的出生,使得畢加索這個時期的風格和情調發生了變化,作品明顯顯得寧靜,並帶著夢幻主義色彩。他用美化的筆調畫了一些歐嘉的肖像,暗示著家庭生活又趨於平靜、美滿。
每逢夏天,一家人經常好幾個月不在巴黎,到處遊覽、療養和繪畫。
隨著社會地位和知名度提高,歐嘉變得越來越極端。以前她關注的是上流社會對自己的關心和崇敬,而現在她要在走下坡路的婚姻中抓住丈夫。而當得到的關心越來越少時,她怒不可遏,朝丈夫發泄。對歐嘉的做法,畢加索由生氣而憤怒,由憤怒而狂暴,兩人的裂痕越來越大。
歐嘉的病情不斷加重,她會經常向畢加索發泄某種內心的怨憤,有時突然衝進他的畫室,搗亂他的環境,破壞他的畫作,甚至攪亂他的創作思路。歐嘉無休止的幹擾,使得畢加索的思想和情緒也變成輕度荒謬和錯亂。在他的畫作中,也經常會出現醜惡的女人形象,畸形的身體,痛苦的表情,或是呼喊著的孤獨者。畢加索陷入煩惱,他覺得自己無處可逃,在一個無形的大網中掙紮。他們的婚姻注定要走向失敗。
畢加索
1927年(46歲),畢加索邂逅瑪麗·德雷莎·華特。
1932年(51歲),畢加索多次以瑪麗為模特兒。
1935年(54歲),9月畢加索與瑪麗的長女瑪亞·勞拉·孔塞樸鬆出生。
那年初,畢加索路過巴黎豪斯曼大街一家商店,被櫥窗前站著的一位少女迷住了。她棕色的皮膚,挺直的希臘式鼻子,灰藍色的眼睛,高高聳起的胸脯,有一種北歐女子特有的魅力。這位姑娘就是瑪麗。當時瑪麗隻有17歲,她身上勃發著的青春和活力使畢加索無法抗拒。
在瑪麗剛過完18歲生日時,畢加索就背著歐嘉開始與她秘密交往。她後來回憶說;“我抗拒過6個月,但不能抗拒畢加索,你們理解我——女人是不能抗拒畢加索的。”畢加索開始他一生中最無節製、最無顧忌的生活。而瑪麗對畢加索絕對服從,是他獨占的一件物品,是他力量和性吸引力的證明。這期間,畢加索用氣勢恢宏、色彩華麗的夢幻般的調子創作了許多幅瑪麗的肖像畫,能給人以強烈震撼。其中一幅為《坐在安樂椅中的女人》。
1931年畢加索在巴黎不遠的鄉野買下一座17世紀建造的花園古堡,位於景色怡人的布瓦熱盧小村邊緣地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造型優美的哥特式小教堂,接著是一片偌大的庭院,再則是淺灰牆麵、深灰屋頂的巨型宅第。最吸引畢加索目光的卻是庭院邊的馬廄,他將工作室設在那。他和瑪麗搬來,終於避開歐嘉的無休止騷擾。
後來瑪麗為畢加索生了一個女兒,畢加索為其起了自己去世的小妹妹的名字:瑪亞。但她的出生登記上,父親一項卻填著“不詳”。之後畢加索為瑪麗畫了《玩球的浴女》,把她的美麗凝固為永恒。《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加索對瑪麗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體現。
畢加索同瑪麗的關係公開後,即卷入一場與歐嘉離婚的官司中。他在一個朋友麵前曾說:“牛的眼睛,有上千條理由保持緘默,對那喝多了咖啡而撒尿如雨的跳蚤,盡可視若無睹。”在這裏,“牛”是他自己的代號,“跳蚤”顯然指的是歐嘉。
正當畢加索心亂如麻、感到很茫然的時候,退出他的生活圈長達21年之久的費爾南德,在雜誌上刊登了她與畢加索之間回憶錄的第一篇摘要。畢加索非常惱火,憤怒之下,他創作了4幅極有力而動人的銅版畫,在畫布上迸發出自己全部的情緒。牛首人身的怪物又一次成了他自己的象征。他想盡快擺脫歐嘉,但由於他是西班牙人,無法回到弗朗哥獨裁統治下的祖國去辦理離婚手續,他們之間的婚姻隻好以分居形式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