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文藝家科學家10(3 / 3)

1936年(55歲),畢加索邂逅南斯拉夫女攝影師多拉·瑪爾。

1939年(58歲),畢加索同時畫瑪麗與多拉的同姿勢肖像。

幾乎就在女兒出生的同時,畢加索又遇到了另一位情人多拉。年輕迷人的多拉與畢加索名作《亞威農少女》同年出生(1907年),多才多藝,既是攝影家、畫家、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文化繆斯,又是模特。1936年她與畢加索在一家咖啡館相識,此後開始了長達8年的戀情。

在他們火山般熱烈的情感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心靈間的巨大默契。多拉可以很有見地地談論科羅的攝影試驗,談論這些試驗如何運用到他的繪畫中,談論他腦子裏思考的技術問題和哲學問題,她能分享他的種種思想,他的朋友也是她的朋友,她是他唯一一位能稱得上紅顏知己的女人。

在西班牙內戰和德軍占領時期,他們一起住在巴黎大奧古斯坦街一座畫室裏。而多拉也用她的相機記錄下了畢加索這一時期的創作和生活,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她最為之驕傲的,是他們倆合夥創作的一幅畫,聯名署著“畢加瑪爾”。

在畢加索與多拉相處的最後幾年中,個性都很強烈的兩人漸生齟齬。他經常毆打多拉,許多次打得她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1940年6月,畢加索創作了一幅最凶暴的最有複仇意味的婦女形象:以多拉為原型的《裸體梳妝女》。從奉為掌上明珠到任意踐踏,從縱情作樂到恣意毒打,在給多拉所作的一幅幅狗麵的畫裏,他完全把女人變成馴服的動物。畢加索對朋友說:“我不愛多拉。”對多拉說:“我愛你是因為你像個男人!”“你並不美……就是會哭!”於是多拉放聲大哭,畢加索就再繼續畫《哭泣的女人》。

畢加索和多拉這種時晴時雨的關係持續了六、七年。1942年畢加索畫的多拉已精疲力竭,不再哭泣,而是癡呆茫然地看著什麼。1943年畢加索離開了她,並贈給她一套法國南方的住宅作為紀念。從此,多拉一個人孤單地在巴黎聖母院的倒影下,在塞納河淒迷的林陰小道上消耗著自己的華年。直到54年後的1997年7月,她以自殺為手段,給自己的生命畫下“完美”的黑色句號。

畢加索情人之一方斯華姿

1943年(62歲),畢加索認識方斯華姿·吉洛。

1946年(65歲),畢加索與方斯華姿同居。

1947年(66歲),方斯華姿生子克羅德。

1949年(68歲),方斯華姿生女帕樂瑪。

那年,年逾花甲的畢加索認識了22歲的年輕女畫家方斯華姿。在此後3年時間裏,他與這個優雅漂亮的女孩子玩起了互相追逐的遊戲。1946年方斯華姿終於同意和畢加索一起生活,欣喜若狂的他為她畫了油畫《女人與花》。

方斯華姿後來講了一段故事,她說:畢加索原來想畫一張相當寫實的肖像。畫過了一會兒他說:“不,這不是你的風格,寫實的肖像根本不能再現你。”她已經坐下,但是他說:“我看你不是坐著的,你根本不是被動型的人,我隻看見你站著。”他突然想起馬蒂斯說過曾把她的頭發畫成綠顏色,於是得到啟發,由此頭發就畫成綠葉的形式。他以同樣的弧形節奏畫了乳房。

方斯華姿曾說:“畢加索需要一個繆斯,一個能啟發他靈感的女人,一個在他的生活裏走來走去的生命。正是這個人的存在,使他找到了色彩的和諧、光與影的對比以及線條和符號等等一切自然的魔力,並以此來展現身體和靈魂的聯係。也正是這些聯係,促使畢加索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創新。”

他們同去法國南方居住,在那兒方斯華姿為他生了2個孩子。但到1953年,方斯華姿終於“對和一座曆史紀念碑一起生活感到厭倦”,於是帶著2個孩子回了巴黎。後來她又結婚並移居美國。

這期間,畢加索的作品中大量顯示了這種簡單家庭生活的快樂。

1964年方斯華姿出版回憶錄,內容既大膽又詳細,幾乎無所不寫,甚至連同兩人的性經曆,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作為報複,畢加索從此拒絕再見她生的一對子女。

1944年(63歲),畢加索認識吉納維夫·拉伯特。

1951年(70歲),吉納維夫對畢加索以身相許。

吉納維夫與畢加索初次相遇是在1944年,當時她還隻有17歲,作為一名學校雜誌的記者前去采訪畢加索。年少的吉納維夫大膽向他提問:“畢加索先生,年輕人不太理解您的繪畫。”此言一出,畢加索立刻勃然大怒,他嚴厲地反駁:“那是什麼意思?你們什麼時候才能理解繪畫的語言?難道你們就理解薯片的語言嗎?”

盡管初次相遇非常尷尬,藝術大師還是和這個小姑娘成了忘年交,她的無知和冒昧倒是挑起了他的情愫,他們經常一邊品著熱巧克力一邊談論藝術和文學。畢加索也曾承認,他很想引誘這個不更事的女孩,但是當時沒敢這麼做。

直到7年後,畢加索從美國返回西班牙。不久,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最終使他們變成為了情人。24歲的吉納維夫風華正茂,卻自願以身相許給年已古稀的畢加索。畢加索曾對朋友說:“是她拯救了我的生命,她讓我盡展笑顏。”當時由於他已和方斯華姿生活在一起,吉納維夫就隻好做了他的地下情人,他們的戀情共持續了2年。

1953年畢加索要求吉納維夫同他一起移居到法國南部生活,但被吉納維夫拒絕,從而結束了他們這段浪漫的愛情。最終,吉納維夫成為一名詩人和紀錄片製片人,並獲過大獎。

在吉納維夫記憶中,畢加索是“一個讓人尊重的人,溫柔、聰明,偶爾還會很羞怯”。

2006年,畢加索這位鮮為人知的最後的情人、高齡79歲尚健在的吉納維夫,在巴黎出售其珍藏半個多世紀的20幅畢加索素描,並接受英國《獨立報》的獨家采訪,向人們講述畢加索的這樁最後的風流事。她在數年前就曾寫道:“我認為我是他唯一深愛的人,也是最後一個。”

這20幅畢加索素描被吉納維夫稱為“20封情書”,既有她的床上裸體畫,也有她身穿遊泳衣和婚紗的肖像畫;另有一幅立體派風格畫,則表現了她和畢加索纏綿的愛情,年輕女子的臉和她年邁情人的臉糾纏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年輕時既漂亮又可愛,這才能征服大名鼎鼎的畫家。

畢加索與他的最後一任妻子洛克

1953年(72歲),畢加索邂逅傑奎琳·洛克。

1961年(80歲),畢加索與洛克結婚。

當時,畢加索在瓦洛裏斯瑪都拉陶藝工作坊結識了沉默寡言的棕發美女傑奎琳。1959年之前他們同居於康城,他在那裏創作了大量作品。接著,他先是搬到沃韋納蓋斯,然後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繼續他的“變奏係列”創作。1961年,35歲的傑奎琳正式成為畢加索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而那時畢加索已經是年屆耄耋的老者。

傑奎琳來自西班牙東北部的卡塔盧尼亞,是個幽嫻貞靜的女子。在畢加索生命中的最後10幾年裏,她陪他去過加利福尼亞、戛納等許多地方,為晚年的他營造了一個溫馨、寧靜的世界。畢加索常從她的體形上回想起卡塔盧尼亞的農婦,為她畫了大量肖像畫,如1954年的《戴黑頭巾的傑奎琳》。

1973年畢加索靜靜離去,走完了92歲的漫長生涯,一生可謂一切如願以償。傑奎琳感到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愛,13年後也自殺殉情。

薩特與波伏娃:

兩年的“契約伴侶”一再延長到五十一年

透過波伏娃與薩特一生一世的愛情契約的誓言,如常人所能理解的隻是薩特身邊不乏女人,而波伏娃也有幾個肝腸欲斷的戀人。他們這種獨特的愛情宣言,允許兩個鮮活的個體呈現出開放、自由的性愛觀,但彼此又非常明了他抑或她都是第一位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使他們終於險些闖過外界的種種誘惑,而最終又回到彼此的靈與肉的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