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君王領導人4(3 / 3)

茜茜公主(1833~1898年),即伊麗莎白公主,昵稱“茜茜”(Sissi),是巴伐利亞王國馬克斯公爵的女兒。曆史上真實的茜茜公主並不完全像影片中表現的那樣。特別是她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愛情,更沒有影片中描述得那麼浪漫、完美。

茜茜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裏,童年的生活自由愉快。父親是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喜歡寫詩、彈琴、追逐女人、炫耀騎術。他甚至在院子裏建起馬戲場,弄來一個小醜和一名滑稽可笑的士兵……公爵信奉共和主義,具有平民意識,尤其欣賞猶太人,被人稱為“奢華的無產者”。他既不愛自己妻子,也不愛貴族政治。

茜茜母親魯多維卡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家庭主婦,當她意識到丈夫指望不上時,便把孩子們視為唯一的財富,希望通過他們的婚姻使家族再次興隆。幸虧家裏有門好親戚:她姐姐蘇菲的兒子弗蘭茨,因其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而成為奧地利的皇位繼承人。

1848年,歐洲政治動蕩,反叛四起,斐迪南一世遜位,弗蘭茨登上了皇帝寶座。弗蘭茨加冕時隻有18歲。在他漫長的68年統治生涯中,經曆的實際上是一個強大帝國漫長而痛苦的衰落、崩潰過程。

老姐倆想親上作親,公爵長女埃萊娜公主成為皇後候選人。相親的那一天,埃萊娜打扮得貞淑、賢靜。誰知冒冒失失的小茜茜闖了進來,她頭上紮著小辮子,身上穿著很普通的連衣裙,母親根本就未刻意打扮她,但天真活潑、嫵媚可愛。弗蘭茨的眼睛裏再看不見其他人了,這位年輕的帝國天子將手中的一束鮮花遞給了茜茜公主……

茜茜當時隻有15歲,接過表哥弗蘭茨獻上的花,她甚至不懂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姨母和媽媽一個勁催問她:“你愛他嗎,茜茜?”她竟天真地回答:“他,我又怎能不愛他呢?他要不是皇帝就好了。”

茜茜這時尚未長成,身高隻有1.60米,像個玩具娃娃。用未來婆婆嚴格的眼光評判,她迷人,可愛,但有個不小的缺陷——長著一口黃牙。(在以後的歲月裏,茜茜沒有留下一張露牙的肖像或照片)。

1854年4月,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舉行了熱烈而隆重的婚禮。麵色紅潤、雙唇緊閉的21歲茜茜公主,在一片歡呼聲和喧鬧聲中,乘船沿多瑙河順流而下,直抵維也納。喜慶的婚禮衝淡了王室與人民之間的敵意,這朵巴伐利亞含苞欲放的玫瑰似乎代表著新的幸福。直到這時,一切如意。

嫁入深宮,成為皇後,對茜茜公主來說,美麗的童話從此消失。繁瑣的社交禮儀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可怕的孤獨緊緊包圍著她。

弗蘭茨皇帝威嚴勤政,受過嚴格宮廷教育;而茜茜從小在巴伐利亞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長。這兩種不同的氣質最初可以相互吸引,漸漸地卻顯得格格不入。成了伊麗莎白皇後的茜茜雖然榮耀富貴,卻鬱鬱寡歡。她特立獨行,感情脆弱。從內心裏,她一直拒絕扮演傳統的妻子、母親、皇後以至一個大帝國形象代表的角色。

一年以後茜茜懷孕了,她深受妊娠反應的折磨,終日以淚洗麵……女兒剛一出生就被抱走,婆婆認為她沒有能力帶孩子。又過了兩年,第二次懷孕生女,伴著她的依然隻有淚水……宮廷裏的人覺得她很笨,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出訪意大利時,那裏的人民對她又充滿敵意。隻有到了匈牙利,她才見到一張張充滿熱情的臉。從這時起,茜茜開始學習匈牙利語。1857年她又一次來到布達佩斯。

在此期間,她的一個女兒夭折。一年後,茜茜為奧地利帝國生下王位繼承人——魯道夫王子。和前兩次一樣,孩子仍被人從她身邊帶走……她開始發燒,惡心,食欲不振。

就在這時,弗蘭茨皇帝決定建設現代化的維也納,拆毀舊牆,建起拳擊場、環城大道、巍峨大廈,而使之成為世界一流名城。但人民需要的是一部憲法。帝國國運不佳,茜茜諸事不順,她漸漸成熟了。

1859年,弗蘭茨決定對撒丁王國開戰。盡管他親自上陣,依然沒能挽回敗局。茜茜去照顧傷員,並為獨裁的君主政體進行溫和的辯護,但是沒有人聽她的。

茜茜生了3個孩子,進行了一些正式出訪,目睹了一場血淋淋的戰爭。婆婆令她憎惡,丈夫心不在焉。從此時起,她不再把自己放在被動的境地。她組織一連串舞會,有意識地在歌舞音樂中消耗自己精力。

但是,她食欲不佳,得了奔馬癆(一種惡化極快的肺結核),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眼看就要不行了。宮廷醫生向她推薦肺療草,並建議她到馬德拉群島接受日光浴。

奧地利民眾沒完沒了地追問:“皇後在哪兒?她怎麼樣了?”他們卻聽不到答複。有兩年時間,茜茜在有溫泉的城市、希臘的島嶼和娘家之間輾轉漂泊——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遠離維也納。她終於從死神手裏逃了出來。

在她重返維也納的那一天,10個管弦樂隊,14000名手持火把的運動員熱烈歡迎她。她取得了全麵的勝利:和弗蘭茨皇帝達成協議,從此有權挑選陪伴自己的宮廷命婦;有權管教孩子;並且爭取到了自由。直到這時,年近30歲的茜茜才算身心發育完全了,身高1.72米,滿頭秀發。

此後,為恢複窈窕的身材,茜茜進行了艱苦的努力,每天早晨5點起床,練劍、遊泳、做體操,還堅持洗冷水浴。她變得成熟而完美,攝影師為她留下了一張張美麗的倩影。她樂意與愛犬或自己兄弟拍照,卻很不情願跟丈夫合影。

茜茜身為奧地利皇後,與那些維也納貴族不一樣,她發自內心熱愛匈牙利,她欣賞那裏的音樂、馬匹、騎士,欣賞布達佩斯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及色彩、節奏……

茜茜在內心深處對那塊土地充滿熱愛,恐怕還和一個傳奇式人物有關——安德拉希伯爵。1848年,安德拉希參與了反抗奧地利統治的鬥爭,革命失敗後逃出匈牙利,被缺席判處死刑。此人風流倜儻,始終有上流社會女人圍著他轉,被稱為“英俊的絞刑犯”。流亡10年後,安德拉希獲得大赦,重返匈牙利。從此,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進行了不懈的奮鬥。

在骨子裏,茜茜和安德拉希是一類人,他們都是反叛者,彼此欣賞,相互吸引,卻又不能進一步發展兩人之間的情感。伯爵以一種謙恭的態度愛著尊貴的奧地利皇後,茜茜則對他懷著深深的依戀之情……

1866年,麵對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弗蘭茨皇帝意識到需要安撫匈牙利。他終於和安德拉希坐到了談判席前。這時,茜茜成了這兩個彼此敵視、而又都與她關係密切的男人之間的調停者。

翌年,根據奧地利和匈牙利統治者之間達成的協議,奧匈帝國建立。6月8日,匈牙利宰相安德拉希將一頂王冠戴在茜茜頭上。匈牙利人選擇了她,她從此成為匈牙利女王。在維也納,她經常遭遇抨擊;在布達佩斯,她受到的卻是崇拜。

為了對孩子們有所補償,茜茜從匈牙利回到奧地利。她給丈夫下最後通牒:必須在母親和妻子中間作出選擇。弗蘭茨終於和母親攤牌,孩子們這一次徹底回到了茜茜身邊。

然而,對其獨子魯道夫來說,此刻已為時太晚。孤獨、恐懼長期纏繞著他,與父母陌生以至不能溝通,政治抱負無法實現……魯道夫越來越消沉。1889年1月,在離維也納24公裏的邁耶林,有人發現了魯道夫和他情婦瑪麗費采拉的屍體。他們私奔並雙雙自殺了。

茜茜沒有趕去出事地點。直到王子下葬時,人們才聽到她對著棺材發出傷心不解的歎息。從這時起,她和兒子一起死去,留下的隻是一個日漸衰老的軀體……

晚年的茜茜心灰意冷,帶著幾個隨從周遊列國,足跡遍及亞洲及非洲大陸;越來越像自己父親,喜歡做詩、騎馬、欣賞猶太人……她和丈夫不經常見麵。弗蘭茨身邊始終不乏情婦相伴。

1898年9月10日中午,茜茜準備乘船離開日內瓦。她走出旅館,仆人拿著行李,宮廷命婦陪伴在身邊,她們緩步向碼頭走去。就在這時,死神向她走了過來。

一個名叫盧切尼的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了“一鳴驚人”,把奧地利皇後選做靶子,他終於等來了茜茜。他猛然拔出藏在身上的錐子,對著她的胸部戳去,錐子又尖又細,茜茜甚至都沒有什麼痛感。“他想幹什麼,想要我的手表?”她從地上爬了起來,自己走到船上。

可是,剛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宮廷命婦連忙解開她的衣襟,發現胸口上有個很小的血點。船長命令船掉頭回岸,人們把她抬回旅館。在旅館裏,醫生切開她的肘窩動脈,血不再往外噴湧……茜茜死了!

沒有多少人參加她的葬禮。盡自如此,這位皇後仍然以其美貌、魅力和浪漫的憂鬱氣質,而受到廣大民眾的愛戴。

弗蘭茨皇帝在她下葬前剪下一綹頭發保存起來……不過,在這一生中她愛過他嗎?從她對他的態度和她留下的詩句中看,答案是否定的。

童話般的茜茜公主恐怕隻屬於電影。真正的茜茜堪稱傳奇人物,但她一生絕不是一部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