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君王領導人5(2 / 3)

1966年,羅密第一次結婚。她與德國演員、戲劇導演哈利·邁恩一見鍾情。哈利比她大14歲,溫文儒雅,很會體貼妻子。婚後,羅密隨他定居德國,並生下了兒子大衛。為了孩子,她在一段時間內放棄了片約。她盡量留在家中,力圖扮演好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角色,體味家庭的寧靜與親情。然而,時隔不久,耐不住寂寞的羅密重又全身心投入拍片生活。1975年,她與哈利離婚,把財產的一半分給他,以換取對兒子的撫養權。數年後,哈利自殺身亡。

同一年羅密再度披上婚紗,新郎是比他小11歲的秘書丹尼爾·比亞西尼,兩年後女兒薩拉出世。可惜這段婚姻更加短暫,僅僅維係了6年。期間她還多次輕率地墜入情網。第二次婚姻失敗後羅密已42歲,女兒也跟著父親走了,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給了相依為命的兒子大衛。

1981年7月,剛剛做過腎手術的羅密正在鄉間療養(一說是在巴黎錄片子),突然傳來愛子大衛爬公園(一說是繼祖父母家)門摔下來不幸被籬笆紮死的噩耗。她痛不欲生,從此,藥、煙、酒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她常常呆在兒子墳前無聲地抽泣。

翌年5月的一天夜裏,筋疲力盡的羅密,在巴黎住所的寫字台前昏昏睡去,身體漸漸僵硬。次日清晨,男友來看他時,發現她仰麵倒在沙發上,一封攤開的信隻寫了一半。醫生在其死亡證明書上寫道,“因心髒病發作而自然死亡。”但當時社會上卻言傳她死於自殺。畢竟她死得過於突然,以至於充滿神秘,引來種種猜測。

一顆璀璨輝煌而又曆經磨難的明星,就這樣過早地隕落了。

“戰爭狂人”希特勒:

戀母情結是他窮兵黷武和性變態的主要根源?

希特勒曾說:“最漂亮的女人當屬於戰士。”“衡量一個男人有兩種方法,一是看他娶什麼樣的女人,二是看他是什麼死法。”除了永無止境的謠言,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憑實據證明他在性方麵反常,盡管他的確是個害羞的男人。但必須強調,他生命中比較重要的幾個女人,最終都以自殺方式結束了生命:咪咪、吉莉、米特福德、愛娃……

“戰爭狂人”的“奮鬥”

希特勒小時候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年),曾任德國總理、總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領袖和納粹德國(即所謂德意誌第三帝國)元首,二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二戰發動者、頭號戰犯與罪魁禍首,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戰爭狂人”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政治家和冒險軍事家,堪稱“瘋狂的天才”。

希特勒生前曾說:“我要讓全世界記住我一千年!”他在國內大搞法西斯專政,瘋狂擴軍備戰;在國際上建立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大肆鎮壓、驅趕、屠殺猶太人,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苦難。但也有人說,正是他製止了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

希特勒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邊界城市布勞瑙。父親是農婦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曾當過鞋匠,後轉為海關文職人員。母親是父親外甥女(而希特勒日後也愛上了外甥女),他們係近親結婚。這也是希特勒父親第三次婚姻,他48歲,而新娘才25歲。在希特勒之前,他們已有3個孩子夭折(這要怪近親結合),所以他既是老四又成了老大,深得父母疼愛。也可能是這種在世人看來極為奇特的身世來曆和血緣關係,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氣質、性格和愛好。

希特勒年幼時隨父親加入天主教,可是日後受基督教影響,立誌要成為牧師。他的性格倔強、放任,童年很不愉快。日前有曆史學家指出,希特勒小時在學校曾遭到同學虐待,這段陰影導致他後來強烈的報複思想。但他很愛家人。他曾學習過繪畫,還夢想當藝術家,但中學時期成績非常差,僅有繪畫是“優”,因此未畢業就退學了。他對製訂“宏偉計劃”有一種強烈欲望,而對任何一種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的活動則嗤之以鼻。懷揣四年製中學證書,他來到“藝術之都”維也納,曾2次報考美術學院,但都被以“不適合繪畫”為由被拒絕錄取(校方認為他的天賦是在建築方麵)。父母雙亡後,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不得不在街頭行乞,靠畫明信片賣為生,有時被雇傭來掃雪、拍打地毯、在車站扛行李,甚至還在收容所呆過。他完全成了流浪漢,夜晚宿在公園長椅子上或隨便哪家門洞裏,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車室中以廉價食品充饑。但他仍信心十足,在向親戚告別時宣布:若不得誌決不回鄉。

希特勒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想,來到維也納後又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的書籍雜誌,更加癡迷其中。他發誓要“為德國複興而奮鬥”。在1925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中,他表露了自己對日耳曼民族優越性的確信、對猶太民族的仇恨,並為日後走上納粹主義道路埋下了伏筆。

1913年希特勒遷居慕尼黑,沒有固定職業,仍繼續靠賣畫為生。翌年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俄利亞預備步兵第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對戰爭始終充滿熱情的他,一下子“完全被一種異乎尋常的衝動支配著”,“雙膝跪地,衷心感謝上蒼有眼”,使他“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1917年由傳令兵下士晉升為上等兵,並因作戰勇敢獲得1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1枚二級鐵十字勳章(這是很不容易的),還屢屢憑著僥幸死裏逃生,2次負傷。

希特勒在醫院裏治療被毒氣攻擊而失明的眼睛時,德國正向協約國宣布投降。他得知這一消息,猶如五雷轟頂,痛哭失聲,簡直一刻也堅持不了。隨後過著可怕的日子,和更加可怕的夜晚。於是他看清了自己前途,“決定投身政治”,“當一個政治家”。

戰後,由於德國曾爆發以猶太人為首、與蘇聯第三國際聯手的共產革命;其陸軍一方麵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麵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頗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其實就是反諜密探)。希特勒因為這個調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征並獲得錄用,後來又被調到陸軍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工作。他在慕尼黑大學特種訓練班期間,對被遣返戰俘的演說甚是出色,給那些教授、大學生與戰俘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希特勒的演說不咬文嚼字,開門見山,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民間語言和戰壕中士兵們的行話,同時又富有激情和文采、充滿鼓勵和信心,極具煽動力,因此使其聽眾、特別是大戰中的士兵倍感親切,從而也使他們對他始終保持高度的狂熱。

也許年少時希特勒性生活曾泛濫過,但自從他決心從政那刻起,就與這種樂趣分道揚鑣,民眾對他的狂熱使他得到了滿足。他同交往的女人之間隻存在愛,不存在性行為。“我的愛人就是德國”,他不止一次這樣強調。從此他在與女人的接觸中始終遵循這樣一個信條:僅僅是為精神享受。

1919年希特勒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當時還是一個隻有54名黨員的小組織)會議時,情不自禁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該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對他很有好感,並邀請他入黨。為尋求生活和政治出路,不久後希特勒成為該黨第55名黨員、第7名主席團委員,很快又成為宣傳部長,起草新的25條黨綱,3年後即1921年出任其黨魁並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同時正式將黨名更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SDAP,即納粹黨),設計卐字旗,買下《人民觀察家報》為機關報,並雇傭一批打手成立國民衝鋒隊。次年1月在慕尼黑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著手策劃“向柏林進軍”。

1923年11月希特勒發動“啤酒店暴動”,企圖仿效墨索裏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失敗後入獄(但倍受優待),口述完成《我的奮鬥》一書上半部,表達出他多方麵的觀點和主張,如兼並奧地利、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並宣揚複仇主義、國家主義、帝國主義、獨裁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等思想。他於來年12月出獄,決定改用合法手段奪權,次年重建納粹黨並成立黨衛軍(警衛旗隊),要求他們特別宣誓效忠他個人。在此前後幾年納粹運動進入低潮,但希特勒仍不屈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