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智慧的起源(6)(3 / 3)

你知道黃帝戰蚩尤的傳說嗎?

在遙遠的古代,我國的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氏族,好些氏族又組成了部落。黃帝和蚩尤就是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黃帝姓公孫,改姓姬,名叫軒轅(yuán),所以人們又叫他軒轅黃帝。他的部落聯盟原來居住在我國西北部。蚩尤是九黎部落聯盟的首領,原住在我國東南部。後來,兩個部落聯盟逐步向中原地區推進,不斷發生衝突,最後釀成一場異常激烈的戰爭,史稱“涿(zhuō)鹿之戰”。

傳說蚩尤長得凶猛異常,他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上生有堅利的角,耳朵旁邊的頭發直豎起來好像劍戟。他還有81個弟兄,都是銅頭鐵額、獸身人語,蚩尤與他的81個弟兄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從東方殺向涿鹿(今河北涿鹿縣)。

當雙方的軍隊在原野上戰鬥正酣的時候,蚩尤呼風喚雨,吹噴煙霧,一時間漫天遍野的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困在核心,不辨東西南北。黃帝手裏揮舞著寶劍,大聲地喊道:“衝出去呀?衝出去呀?”但是衝殺了老半天,還是在白茫茫的大霧的包圍中。

黃帝的一個名叫“風後”的臣子,非常聰明。他運用鬼斧神工的本領,很快地替黃帝做了一輛“指南車”。靠著這輛車子的指引,黃帝才統率著軍隊衝出大霧的包圍。

黃帝親自擂起戰鼓,指揮將士奮勇衝殺。雷鳴般的鼓聲,在戰場上空轟響,嚇得蚩尤的兵士魂飛魄散,四散奔逃。黃帝打了一場大勝仗。

蚩尤逃到北方,請來誇父族幫忙,再與黃帝決一雌雄。但他們畢竟抵不過黃帝的謀略,終於失敗。在最後一戰中,蚩尤落入黃帝軍的重重包圍,被活捉,殺掉了。

後來孫中山先生讚頌黃帝時寫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炎黃古戰場在哪裏?

黃帝和炎帝“阪泉之戰”古戰場究竟在何處這個史學界長期懸而未決的課題,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專家和延慶縣曆史研究工作者多方考證認定:炎黃“阪泉之戰”古戰場就在著名古跡八達嶺下延慶縣的張山營鎮上阪泉村、下阪泉村一帶。

炎黃二帝所處時代,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後期,他們開創了中華民族文化之源。炎黃是我們共同的祖先,中華民族稱“炎黃子孫”蓋源於此。

1992年6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魏開肇(zhào)、尹鈞科會同北京史學研究會會長曹子西組成專家小組,先後查閱了《左傳》、《史記》等10種史籍文獻,多方論證分析認定:當今延慶縣上、下阪泉村一帶就是炎黃“阪泉之戰”古戰場。

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紀念炎黃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所作的偉大貢獻,北京延慶縣有關部門已決定在上、下阪(bǎn)泉一帶樹碑、建炎黃紀念館。屆時,這裏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好去處。

你知道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嗎?

天地是怎樣形成的人類是從哪裏來的今天都已有了正確的科學答案。然而,在這些“謎”未解開之前,幾千年來隻能靠神話故事來回答。當然,神話故事往往很荒誕離奇。可是,它卻反映了人類祖先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天真解釋充滿著美好的幻想和向往。

自古以來,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天地還沒有形成,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既不分上下左右,也沒有東西南北,沒有光,也沒有聲音,猶如一顆渾圓的雞蛋,蛋清中間有個蛋黃,人類始祖盤古氏在這個渾圓的東西中間孕育了18000多年,終於像孵(fū)化出的小雞一樣,破殼而出。這時,盤古氏揮舞起一把神斧,把這一團混沌辟了開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清而輕的氣往上浮升,一天能浮升一丈,天長日久,就形成了藍天;一部分濁而重的物質往下沉,一天能沉一丈,天長日久,就形成了大地。而盤古氏一天也能長一丈高。這樣,又過了18000年,天升得很高很高,地長得很厚很厚,盤古氏也長成頂天立地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