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共工怒觸不周山(1 / 1)

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

當時,他統治的地盤很大,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區域。

水神共工姓薑,是炎帝的後裔。當時也是一個部落首領,他的部落在現在的河南北部。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作用非常大。他非常重視農耕,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緊抓,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因此他們商量後,製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高處的土運去低處,使窪地墊高、高地去平,擴大耕種麵積,也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不讚成共工氏的做法。他認為,在部族中隻有自己才是至高無上的,整個部族應當隻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怎麼能自作主張。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

顓頊和共工都召集了部落百姓,戰爭一觸即發。兩股人馬從凡間廝殺到天上,再從天上廝殺到凡間,幾個來回過去,誰也沒有認輸。於是,顓頊派人四處召集人馬。人形虎尾的泰逢駕萬道祥光由和山趕來了,龍頭人身的計蒙挾疾風驟雨由光山趕來了,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領毒蜂毒蠍由平逢山也趕來了。

共工的部隊敵不過,還越殺越少,共工的一個屬下的脖子被砍得隻連一層皮,披頭散發,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腳、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輾轉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他舉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身後,喊殺聲、勸降聲接連傳來,他知道,天羅地網已經布成。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呐喊,他一個獅子甩頭,朝不周山拚命撞去,隻聽得“轟隆隆”、“呼啦啦”一陣巨響,那撐天拄地的不周山被攔腰斷折,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坍下來。

天柱折斷,天和地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係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腳,身不由己地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新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另一方麵,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這次戰爭,共工雖然被打敗了,但是他那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公無私、英勇戰鬥的精神得到了後人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管理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