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為老人祝壽,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掛男壽星圖,女的則掛女壽星圖。女壽星圖上通常畫的是麻姑,故稱《麻姑獻壽》。麻姑的形象源於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一位姓麻的少數民族姑娘。

麻姑的父親叫麻秋,在一個集鎮上替人養馬。麻姑的母親在一場戰亂中被官兵搶去,再也沒有回來。麻秋因為失去妻子,性情大變,經常欺壓老百姓。但麻姑卻長得俊俏美麗,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幫助窮苦的人。

雖然她父親的名聲不好,可作為女兒的麻姑仍然十分孝順他。一天,麻姑在一戶人家做針線活,主人很滿意,賞了一個大桃子給她。那時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是非常難得的東西。麻姑舍不得自己吃,把桃子揣在懷裏,想拿回家與父親一起嚐嚐鮮。

麻姑路過街上,看見路邊圍著一圈人,就好奇地朝裏麵看。原來有一位身著黃衣衫的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經奄奄一息。邊上有幾個人說:“老婆婆是餓的,如果吃點東西,也許會好的。”

可是,大家隻是你一言我一言地說著,誰也沒有回家拿出東西給老婆婆吃。那時兵荒馬亂,青壯年都被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蕪了,所以糧食很珍貴。眼看老婆婆快不行了。麻姑實在看不過去了,趕忙從懷裏拿出那隻桃子,蹲下身,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

這是一個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後,很快緩過勁來。周圍的人都嘖嘖地稱讚麻姑,並說她一定會得到好報的。

老婆婆實在是太餓了,吃了桃子後,雖然醒了過來,但還是沒有力氣,於是老婆婆開口說:“孩子,謝謝你,但你能不能再給我喝點粥湯?”

雖然當時每家每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麻姑確實不忍心老婆婆餓死,就爽快地回答說:“好呀,我這就回去幫您煮去。”麻姑看見老婆婆能開口說話很高興,她把老婆婆扶到大街的屋簷坐下,自己三步並做兩步地朝家裏走去。

不巧,麻姑的事被她父親知道了,當他得知自己的女兒竟然把桃子給那老太婆吃了,還正要給那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氣,就把麻姑關在了後屋,不準她出去。

可是,麻姑仍惦念著黃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半夜裏,趁著前屋的父親呼呼入睡後,就撬開了房門,輕手輕腳地走出後屋,從鍋裏舀了一碗粥,快步來到街上找老婆婆。

此時,每家每戶都緊閉門窗在睡大覺,街上除了狗吠聲,也沒有老婆婆的蹤影。麻姑很焦急,到處尋找老婆婆。月光下,隻見原來老婆婆坐的地方,隻有一顆桃核留在了那裏,麻姑就拾了起來放在了口袋中。這時父親麻秋醒來了,發現女兒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遇見麻姑,就氣急敗壞地連推帶搡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頓。

第二天晚上,麻姑剛睡下,就看見穿黃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來了。老婆婆撫摸著麻姑的頭說:“孩子,謝謝你!虧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東西,我吃了已經足夠益壽延年了,你放心吧。”說完,就飄然離去了。

早上起床,麻姑就把自己那晚撿的桃核種在了自家的院子裏。一個月之後就長成了一棵大桃樹。第二年正月就開了花,三月裏就結出了又大又紅的桃子。這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麻姑就用桃子接濟附近一些貧困饑餓的老年人。奇怪的是,這些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後,不僅不覺得餓了,而且精神百倍,原來身上的小毛病也沒有了。麻姑這時才明白過來,原來那老婆婆並不是什麼要飯的叫花子,而是天上的神仙。集鎮上的老年人見麻姑這樣善良能幹,私下都說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她送桃時就稱是“麻姑獻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