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發現長城(2 / 3)

我們往返了三四趟,就在那地方打轉轉,這事邪門了!這時天快黑了,溫度已經降到零攝氏度,我隻穿件毛衣,山風又大,拿相機的手沒戴手套,已經凍僵了。表麵上,大家相互鼓勵著,說著沒事沒事,其實我心裏有點慌。要是晚上下不去,後半夜估計零下七八攝氏度,會被凍死的。我們馬上清點裝備,還有多少水?有多少食物?說水湊起來還不到一升,備不時之需的巧克力還有幾塊。

天黑了,滿月竟然是橘紅色的,月光底下,路一點也看不清。難道真是遇上“鬼打牆”了?我們慢慢地找,後來終於在一塊巨石背麵,找到了那條小路。路被石頭擋住了!

晚上10點多,我們才安全回到車上,車上有吃的、有喝的,簡直就是奢侈!吃飽喝足,開了4個小時的車,後半夜回到了家。這事之後,我買了一個美國的GPS衛星導航儀,再也不會迷路了。

過了兩年,2007年3月,就在那山的北麵,有個才23歲的央視體育台女編導凍死在那裏。他們是一群戶外運動愛好者,也是在往靈山攀登途中迷路的,那天忽降大雪,最後出事了。

“司令”是最神的。爬到高處,四處指點江山,查看地形,說估計是在那。爬上去,果真是在那裏

我爬長城,幹嘛呢?看地形、拍照片、胡思亂想,就這些。

跟那些真正的驢友比起來,我的背包算輕的:相機、食物、衣服、戶外專用的刀斧具、GPS,還有1.8升的水壺……加起來20多斤吧。

有個長城驢友叫“小虎”,他可真叫“驢”,太厲害了,身上的裝備加起來有70斤重,就是偵察兵也超不過這個負重。帳篷、睡袋、水、食物、攀登用繩子、灶具、夜行錨子——就是電影裏一條繩子綁著一個鐵爪子,呼呼呼掄圓了,扔出去抓住牆,人拽著繩子爬上去的那種東西……

我們管這種人叫“扛大包”的。他是“狂走族”,真正用腳丈量長城的人,他從山海關一直往西爬,走了六七年,所有的休息天都在爬長城,現在已經進入北京地界了。他經常在山上一待就是三四天,也不下山,吃住在山上,第二天接著走,野狼曾經在夜裏光顧過他的帳篷。“小虎”學土木建築的,他畫了好多素描貼在我們“長城小站”網上,可漂亮了……

我們的“長城小站”網站,是熱愛長城的一撥人聚集的地方。在網上,我叫“詩書”。有個山西大學考古係的在讀研究生,參與長城測繪調查,網名“尚方”。他是我們中間的新生力量,我倆經常交流讀書心得、推薦書目。

有個網友“麗人”,長城攝影發燒友,是位大姐,多少年了一直在拍長城。越是風霜雨雪打雷的惡劣天氣,她越是要往山上跑……

“司令”是最神的。有一天,我找他一起去爬鎮邊城,“司令”是我老搭檔了。我為什麼找他?他原來是北京武警總隊的總隊長,搞軍事的。工事掩蔽得再好,他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那次我們去鎮邊城,1937年國軍和日本人在那兒幹過一仗。老鄉說山上有工事。茫茫山莽,那麼多山頭,一天隻能上一座,我們去哪個山頭找?“司令”爬到一處高點,四處指點江山,查看地形,說這個山頭不可能,這個山頭也不可能,估計是在那個山頭上。於是我們爬上去,果真是在那裏。這是炮位,那是機槍掩體,這是單兵掩體,那是環形工事,這是隱蔽部,都在那兒呢——要沒有“司令”,我花上一個月,也不一定能找到哇。

“司令”往年出過一次車禍,現在右腿裏還有一大塊金屬:整個膝蓋是假的。走路一拐一拐。可他每個星期都去爬長城,每次都要吞一顆止痛藥。

熱愛長城的人,都有這麼一股癡狂勁。

我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樣,我的側重點,一是拍照片,就是純記錄,給長城留下一點資料;二是從軍事、曆史、地理的角度來研究長城。為了把長城內外地形拍下來,我是一路走一路拍,大到山溝遠景,小到一塊磚頭,一天得拍近千張照片,4個G的數碼相機儲存卡,我都隨身備著兩張。這些照片拍回來,刻成光盤,再用500G的硬盤保存一份,雙保險。

我家裏有太多長城的照片了,以前用膠卷,一摞一摞的底片,用了數碼相機後,光盤就有幾百張了。

現在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長城就是山上那些壯觀的牆體。實際上,長城是一個綜合的軍事防禦體係,除了那些邊牆,還有城堡、關隘、壕塹、烽燧、墩台,有的建築沒有連在一起。我們這樣看,從軍事防禦的角度,防禦應當有較大的戰略縱深,長城的牆體,是在縱深的前端。敵人一旦突破了這個邊牆,在沿線的內側,還有許許多多的軍事設施,可以馬上形成大規模的軍事集結,這樣防線就很難突破了。

長城從建造開始,就是為了打仗用的,從軍事的角度研究長城,曆史就會活起來。

空白的這段,南部正是長陵,陵墓背後起伏的山脈即為龍脈。在龍脈上築城動刀兵,不就壞了風水嗎?

研究長城的專家很多,我隻是個“票友”。我什麼都不圖,還自覺自願地往裏搭錢、搭時間……可業餘有業餘的好處:我沒顧慮啊,有些專家不敢說,怕說錯了毀名聲,我敢說。

在十三陵正北,長城在龍泉峪西山頂的敵台處戛然而止,斷了。沿著山脈再往西南方向幾十裏,邊牆再起。長城為什麼在這裏中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各種說法都有,有的說是這裏地勢絕險,沒有必要建長城;有的說原因有待日後考證。

那一段我爬了不下十次。從東麵的黃花鎮慕田峪起,西到鎮邊城掛技庵,全部走了一通,也拍了幾千張地形照片,一次次研究、比較。這一段,我在地圖上量的直線距離是19公裏,沿著山脈蜿蜒行走的實際距離大約是25公裏。

隻要你真正走過一遍,你就會發現,學者猜疑的“地勢絕險不用築牆”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比它險的地方多了去了,有些絕壁就跟鯉魚背似的,不是照樣築了長城嗎?斷邊的東部,有人盡皆知的十八磴、鷹飛倒仰、天梯、長城結、火焰山等處,可稱絕險,每年都有攀登者在那兒迷失道路或喪身崖下,不也照樣建了長城嗎——十三陵以北這段地方,地勢根本沒那麼險。可我光嘴巴說說不行,得拿證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