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禽流感的發現過程(1 / 1)

近年來,禽流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已經成為一個頗受關注的熱門話題。禽流感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除感染禽類外,也見於人、馬、豬,偶可見於水貂、海豹和鯨等其他哺乳動物。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把它稱為“雞瘟”。

雞瘟

禽流感並非源於亞洲,也非亞洲特有。早在1878年,意大利發生雞群大量死亡,這是文獻中記錄的最早的禽流感,“雞瘟”這個名詞就是在那時產生的。隨後,1901年,證實其病原為濾過性病原體,1955年才證實該病原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種。

西班牙流感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曾經席卷歐洲,造成了全球5000萬人死亡。而這個震驚世界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經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證實,與目前在亞洲出現的禽流感病毒H5N1有相同的基因變異。

新城疫

1926年,在印度尼西亞塔維西島雞群中發現禽類還存在一種與“雞瘟”相似的疾病,叫“新城疫”。

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A型流感病毒中的H5、H7和H9亞型):

·可以直接感染人類

·?全球有600?餘例的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

·我國不到1?個月就有50餘例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

·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

低致病性: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及零星死亡

非致病性:不會引起明顯症狀,僅可使染病的禽類體內產生病毒抗體

禽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在禽類中流行已有多年,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俄羅斯科學家分離出。在當時,H5N1對雞可引起高度病理改變,對水生禽類可引起慢性感染,但均不會傳染給人。

1981年,美國報道發現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類引起結膜炎的報道。1997年,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18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導致6人死亡,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近年來,人們又先後獲得了H9N2、H7N2、H7N3亞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證據,荷蘭、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及我國相繼出現了人禽流感病例。而H5N1禽流感先在越南迅速蔓延,隨後延伸到羅馬尼亞、日本、泰國、柬埔寨、烏克蘭、印度尼西亞、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眾多國家的雞鴨類禽畜,野禽與豬感染也時有報道。

更加嚴重的是,已經在亞洲、歐洲等分別發現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的病例,其規模、傳播範圍以及對各行業、各領域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鑒於人類對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類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後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現的病毒變異等,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該疾病已經是對人類存在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而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型重配流感病毒。

禽流感被發現100多年來,人類尚沒有掌握完全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僅能以消毒、隔離、大量宰殺禽畜的方法防止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