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鬆下重才求發展(9)(3 / 3)

鬆下尊重曆史,借鑒曆史,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曆史上一則成功說服的例子,就給鬆下以深刻的啟迪。那是發生在德川幕府時代的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和他的總管阿部豐後守。

一年春天,德川家光外出打獵回來,伺候洗澡的人不知何故,誤將滾燙的熱水澆在了家光身上。非常生氣的家光喚來總管阿部豐後守,命他把那人殺了。豐後守應允後退了下去,但他卻沒有把那人處死,而是吩咐將軍身邊的侍從,請他等將軍情緒好了的時候叫他。到了晚餐以後,家光臉露笑容,情緒平靜地談天說地。侍從告訴了豐後守,他來到殿上對將軍說:“剛才您吩咐處罰的那個人,在下一時疏忽,沒記清什麼內容,真是抱歉。請您重作指示。”德川家光盯著這位管家看了一會兒,重新吩咐將那人流放八丈島。豐後守仍然應允後走了。

侍從們很是奇怪,一向記憶超凡的總管,如何把將軍的吩咐給忘了。他們正議論時,德川家光對他們說:“豐後守這個人怎麼會忘呢?他記得清楚得很呢!他說自己忘了,實質上是提醒我重新考慮,收回成命,隻是不明說而已。豐後守考慮問題真是周到,隻是我因一時衝動而作出錯誤的決斷,倒很是慚愧。”

豐後守實際上對德川家光進行了一次說服。不過,他不是正麵出擊,而是不露痕跡地旁敲側擊,而且把握了適當的時機。倘若家光發布命令時,豐後守就振振有辭地勸說,肯定會火上澆油,說不定會惹出別的什麼亂子來。

鬆下十分欣賞豐後守這種不是說服的說服。他認為,這種不是說服的說服,也就是不正麵表現為語言的說服,往往也能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這在實際操作中或許是非常困難的,但卻非常值得學習。

鬆下深知為人的天性,他認為,趨利避害是人類的特性,然而人性人情卻有更加微妙之處。充分、細致地了解這些微妙之處,在實際的經營交往中非常重要。

鬆下的成功,不隻在於他經營藝術的高超,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在於他對人性的準確把握。他的許多妙招,正是由此而生成的。他是經營之神,更是人性的探秘人,是高明的人生哲學大師。

愛情的實質是精神的自由振奮,是主體的自我實現。

——[保]瓦西列夫

鬆下指出,要想說服別人遵從自己的意見,就必須掌握透視人性奧妙的技巧。如能把握這一點,有些不利的條件也可能被人接受,否則,即便是十分正當的條件,也可能被人拒絕。這些看法正是鬆下的人生體驗。他說:

“他人和我們討論事情的時候,假如他態度驕傲,或者敷衍了事,那即使對我們有好處的條件,我們多半也會拒絕。當他禮貌、誠懇,即使提出的是對我們不利的條件,往往也會嚐試著去接受。這種人性的細微之處,必須了解,有時候也不妨一用。”

關於這種主張,鬆下沒有舉自己的事例,而是舉了一件地方政府納稅的例子。還是在明治時代,大阪執行國家的統一計劃,設立了稅務機構,擬征所得稅。要從別人手中征收稅金,總是難以被人接受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地方稅務署在當時大阪有名的酒家設宴,招待當地的有錢人。那些富翁們如約而來,卻不知官家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稅務署長在宴會上沒有坐首座,反而坐到了末座。他態度誠懇地宣布了政府的決定,並請大家幫忙。富翁們起初並不怎麼支持政府的決定,但在這種友好的宴會氣氛中,大家對所得稅理解了:“一點稅金算不得什麼,該交給政府的我們應該交。”就這樣,一件本來不易被接受的事情,由於技巧運用得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