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鬆下的理念軌跡(6)(1 / 3)

善待顧客,哪怕是那些挑剔的、刁難的、甚至“欺負”人的顧客,一向是鬆下的主張。在這方麵,他有著深切的認識。但是,鬆下的善待是基於社會正義和對顧客有益的前提的。倘若顧客的要求有悖社會正義,而且對他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鬆下是不會答應的。

愛情的鮮豔的容色和熱烈的心,也會因困苦而起了變化。

——[英]莎士比亞

這種情形,正與君臣關係一樣。君主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他們有的聖明,有的平庸,有的腐敗。對昏君盡忠,曆來為有識之士所反對。昏君的旨意,可能對國家和人民都有相當的危害。這時候,倘若臣下遵照執行,就會釀成災難。這與社會正義相悖,對君主自己也是有弊無利的。隻有那些聖明的君主,臣下才可以唯命是從。

同樣,對顧客也是如此。如果顧客是有社會正義感且明白事理的,他們的要求無疑應該設法滿足,像臣下對待聖明的君主一樣。甚至對於他們的“蠻不講理”、“毫無道理”,也首先要盡可能地找出其中的道理來,使之合理化。如果真是碰到了毫無社會道義、損人不利己的要求,那麼,商家也是不能迎合他們的。這不僅是生意的原則,也是一種社會義務。因為如果讓這樣的顧客肆行無忌,就不可能有一個合理的市場,不可能有一個公正的社會。

一般說來,顧客的要求,大多有其合理之處,但顧客畢竟不是經營者,他們可能有消費觀念的滯後性和消費心理的消極性。這一點,對於生產、銷售新產品的經營者來說,必須給予充分注意。經營者不能因為顧客要求的慣性,而不去設計、推廣新的產品。此時,就應該設法讓顧客認識新產品,使他們成為“聖明的君主”。經營者除了服務消費的職責外,還有引導消費的義務。

鬆下告誡經營者們,賣家要有嫁女的心態,雖將自己精心培育的女兒嫁了出去,但絲毫不減關心之情。由此和顧客建立起來的“姻親”關係,是一種超乎買賣關係的交往,它的前景當然是光明燦爛的。

如果買賣雙方如仇似敵,自然是無法把生意做好的。那麼,雙方應該建立起怎樣的關係呢?鬆下幸之助以他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賣貨品時,要替顧客當掌櫃,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挑選貨品。此外,鬆下還說賣貨要像嫁女兒一樣。如果說前者主要指買賣成交,後者則側重指售後服務。

我們都體會到,父母對於女兒的養育自然是無微不至的,對他們的女兒自然也是無比珍視的。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女兒是優秀的。即便當女兒嫁了出去,父母對女兒的關心絲毫也不減少,而是一如既往。鬆下以為,這樣的父母與女兒的親情正是商店或公司應有的對自己的商品與顧客的態度、行為。

經營者自然以從事經營方麵的實踐為主,但是,經營之外的許多知識和體驗對經營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許多本不相幹的事情多有相通的地方,細心地去體察,就必然有所得,進而活用,肯定就有所收獲了。鬆下正是這方麵的高手,他的成功肯定也與此有關。

鬆下指出,自動售貨機的出現,的確給商品的買賣帶來了諸多便利,因此也受到了商家的歡迎。但是,做生意不隻是簡單的賣貨收款,它還包含著與顧客的交流,這是自動售貨機所無法做到的。

鬆下幸之助先生並不完全給這種自動機器投讚成票;同時也反對商家銷售時的機械式行為。因為買賣雙方都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世上隻有自動售貨機,就可能失去做生意的精神。

鬆下認為,生意並不是售貨、收款那樣的簡單,而且要有一種精神,就是主客雙方的心與心的聯係和交流。同樣的貨品,許多家商店都有,而顧客卻來你的店裏買,甚至是不隻一次地來買,並且介紹親戚朋友來買,這就表示顧客對你的信任和眷顧具有了超出金錢貨品的意義。因此,商家也就應該有感情交融、心意相通的心態和行為,而不隻是作自動售貨機。這種交流和感動,不隻可以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添幾分溫馨,給社會增添一些和諧,同樣也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愛情是一種生存的願望。有誰能說,它能夠並且要去反對生存的願望呢?

——[蘇]高爾基

不論顧客身份如何,都是商家的貴客。身份高貴的有錢人固然不可慢待,那些舍數月積蓄而來的顧客,更值得歡迎,對他們更應心存感激之情。

社會上盡管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但對於商家來說,他們沒有什麼分別,是平等的。那種嫌貧敬富、看人下菜碟的習氣,在現代社會已經很不適宜。這不僅是人情世故使然,也是商業的基本原則。如果說在等級製度社會如上情形還尚有情可原,在當代的民主社會則是不允許的了,無論法律的角度,還是倫理的角度,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