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鬆下的理念軌跡(7)(1 / 3)

鬆下知道,對於一個民營企業來說,作這樣的計劃是並不多見的。但他覺得,這是社會大眾對鬆下電器的期望,是鬆下電器的全體員工所應擔起的社會責任。他把這個計劃形象地稱作是鬆下電器和大眾訂立的“看不見的契約”。為此,他要求鬆下電器的員工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決不可掉以輕心:

“五年後,我們的資本額將由現在的30億元增長到100億元,那個時候到底還會不會賺錢呢?我認為一定會的!假如不賺錢的話,那就等於是犯罪,我們從社會取得資本,集中了人才,使用了許多原料設備,如果要是作不出什麼成果來的話,那就真的對不起社會了。”

真正的感情是毋需用語言表達的。愛情,這隻能是心領神會的隱秘。

——[蘇]葉·邦迭列娃

“抱著這樣的想法去工作,公司的收益一定能夠增加,各位員工也能得到同業中最高的薪水和津貼。隻要我們不偷懶懈怠,這一切都是可以實現的。”

“我們公司擁有幾百家代理店、幾萬家聯鎖店,背後還有幾千萬的消費大眾。當社會大眾為了提高生活水準而需要大量優質商品的時候,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供應,那就隻好過貧乏的生活了。如果這樣,那就是我們未能盡到責任。所以我們必須事先預期大眾的需求,立即做好充分的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這是我們產業人的責任和使命。”

“這也就是說,我們和大眾訂下了‘看不見的契約’,雖然沒有正式文書、簽字畫押,但這個契約是鐵的契約。因此,我們必須以謙虛誠懇的態度,老老實實地履行約定的條款,及早準備,以策萬全。”

在五年計劃之外,鬆下還擬定了有關技術、生產、人事、銷售等各個方麵的方針,以配合總體的計劃。其中包括把原來的11個事業部擴展為15個,全部以產品的名稱來命名。

隨著這個計劃的實行,鬆下電器大興土木,新建了不少工廠,這些工廠都是在歐美專精化生產的啟發下建立的大型的自動化工廠。比如,1958年7月完成的大阪府茨木市工廠,以生產電視機為主,產量由過去的10000台增加到了30000台。在高規市,還有隸屬於電力工業部的工廠。這兩間工廠,都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化工廠,設備先進,產出量高。

1956年,日本天皇夫婦到關西旅行,聽說了鬆下高規工廠的情形,就親臨該廠參觀。此外,外國元首、政要,凡抵達大阪的,大多要來該廠參觀。到1960年止,來此參觀的外國政要和財經界人士已達3000餘人。就此而言,鬆下不僅是向外界輸出產品、技術和資本的企業,而且儼然是日本企業界的代表和典範。這就是說,鬆下電器不僅被國外的人士當作是實力雄厚的製造商來看,而且也當作具有先進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來看待了。

在1955年提出五年計劃以後,鬆下在四年後就實現了這一計劃。又過數年,到60年代上半葉,鬆下電器的發展,超出了人們所能預料的範圍:

銷售額1950年是27億,1955年320億,1960年突破五年計劃的800億,到1965年,達到2204億日元,15年間增長近100倍,這個額度,在日本眾企業中占第6位。依照美國《幸福》雜誌的調查,1960年時,鬆下電器首次登上世界100家大企業(除美國外)行列,排名第74位,1964年躍居第40位。

從企業產值的增長速度來看,幾乎每年都保持了高比率的增長(除1964年稍顯欠佳外)。而營業收入也都保持了穩定的利潤率,幾乎年年都在10%以上。因此,鬆下電器能在眾多的同行中始終保持年年都能高額配股息,其股票也被證券市場認定為優良的證券。

從總資本來說,鬆下電器也是逐步攀升,最終進入日本巨型公司的行列。1950年,鬆下電器的資本總額是1.2億日元,1955年為30億,1960年突破100億元,1963年增資後達到337.5億日元。從比較可知,14年間鬆下的資本總額增加了260倍,這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極其少見的。

愛情比任何遠方的夢還要甜蜜。

——[美]奧尼爾

所有這些事實,都說明了鬆下和鬆下電器的不凡。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鬆下辭去了他的社長(總經理)職位。

1961年,當鬆下電器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當公司的新辦公大樓就要落成的時候,鬆下幸之助向股東提出了辭去總經理一職的想法:

“我從1918年23歲創業,至今已經65歲,在鬆下電器的總經理位上已經服務了40餘年。現在,該是我辭去總經理職位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