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鬆下談克服經營難關(6)(1 / 3)

很幸運,至今鬆下先生還未遇到類似的大困境,但他時常會碰到各式各樣的難題。而山本先生帶給他的啟示,使他培養出一個經營者應有的責任感,並成為他超越困難的原動力,給他很大的幫助。

我們若能自覺負起責任,就會產生竭盡全力的認真態度。山本先生所表現出來的果斷態度,足可證明他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山本先生如果不這樣做,恐怕反而會覺得不舒服呢。不管擔當什麼工作,都很需要這樣強烈的責任感,尤其是領導者,更不可缺少。

工作方麵不用說,不論是學校、公司俱樂部或任何眾人聚在一塊的場合,如果不能負起自己的責任,就很難得到大家的信賴和合作,並且無法扮好領導者的角色。所以像山本先生那種果斷和強烈的責任自覺,是身為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

鬆下先生認為,在推動工作或用人時,也應該事先了解:一定會有問題不斷發生,增加某種程度的負擔,甚至扯你後腿的人。經營者必須先有這種了解,然後以身作則地處理事情。本身要最早上班,並工作到最晚,做大家的模範,這比什麼都重要。與其為了顧慮員工的想法而傷腦筋,倒不如自己一心一意地工作著。

隻要你領導者自己盡全力專注地工作,這種認真的態度必能感動周圍的人,使他們自動幫忙或積極工作。

雖然表現的方式隨企業的內容而不同,但是經營者必須切實體認自己所負的責任,全心全意地工作。不必蓄意逞強,隻要表現誠心即可。員工看到領導者這種真摯的態度,必定會效法他的。

三、讓資金萬能的技巧

以自由化的經營方式,突破區域性的限製和增加國際性競爭的能力。

引進的資金不是私人的財產,要全部投入事業。

經營事業,當然需要追求利益,至於私益與公益的關係應該怎樣去想呢?一項事業如果是必要的,社會對它就有所要求,希望它越發展越大,也就是要求的更多,因此就需要資金。這些資金的籌措有兩種:一是以利益的型態籌措;二是以借貸型態籌措。如以借貸形態來籌措資金,不能認為是健全的經營,所以應該以利益型態來籌措資金。本質上,因為這個公司所做的工作對我們有效果,所以我們希望它能再擴大。擴大便要資金,所以以利益的型態提供資金;因此,本質上不能把這錢當作是自己的。公司為了增加生產需要資金,這資金是以利益的型態由他人提供,所以本質上應該認清在事業不做的時候,資金是該還給人家的。

金錢,這個生活中無聊的東西,這個在公眾場合談起來就臉紅的東西,可它的實際作用和規律卻像玫瑰花一樣美麗。

——[美]納·霍桑

鬆下先生認為這種想法是能夠成立的,事業不做就不需要資金,自己能溫飽就可以了。要做事業才要資金,所以集來的資金不能視為私人之物,要全部投入事業、擴大事業,使之能貢獻社會。

大眾參加企業,不論是對企業本身,或社會團體,都是利多弊少。

今天,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企業,各依社會的需要而生存。可是隨著時代潮流,各種企業都逐漸擴大規模,而產生很多大企業。

這些大企業都是股份公司的組織,而股份都是大眾所共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有所謂“財閥”,股份由少數的人占有。現在歐洲也還有相當大的企業由個人或家族來經營。

可是現在的日本,個人想在大企業中獨占股份,幾乎不可能。因為所得稅法修正後,個人所得稅的累積稅率很高,一個人雖然賺了很多錢,可是一大半都變成了稅金,因此不能像以前的日本或現在的歐洲,個人能擁有很大的財富。

個人創設的公司想擴大規模的時候,個人的資金已經無法應付,不得不引進外來的資金;所以事業愈擴大,個人的股份反而愈減少。現在大企業創辦人持有的股份能占百分之一已經很好了。“住友”“三並”等財閥係統的大企業,原老板持有的股份已經等於零,現任董事長的股份也是微乎其微,不能與往日相比。

現在所有大企業都從以前那種由特定個人占有的形式脫胎變為以大眾為基礎的近代式股份公司組織了。也就是說從獨占資本轉移為大眾資本,這是很好的現象。

大眾成了股東以後,對自己出資的公司會很關心,時時提供意見,加以督促勉勵;這樣,公司的發展就更加迅速了。公司發達、利潤增加,而這些利潤又以各種方式分配給股東,如此良性循環……所以說大眾參加企業,無論是對企業本身或是社會團體都是利多弊少。

可是最近這種大眾股東的持有股份越來越少,而所謂“法人”股東占的股份卻越來越多;大眾股東持有股份的比率,到了今年3月已經跌破百分之三十的大關。雖然“法人企業”也是以大眾為基礎,但是這種情形,畢竟不是好現象,應該想辦法改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