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3年——癸亥年(3 / 3)

嚴援朝接下了這個任務,他後來回憶:“當時隻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攬下這個課題,我就可以當課題組長了,從一個普通助理工程師一下升為課題組長,是一個很大的飛躍。於是就對同事說,不就是出兩個漢字圖形嗎?很容易!”

剛開始,嚴援朝並不順利。由於從未接觸過IBM計算機的Intel(英特爾)彙編指令,他不得不隨時拿著計算機附帶的手冊,從頭學編程序。在編寫漢字係統期間,嚴援朝一天隻吃一頓飯,睡三四個小時。編寫1萬多行程序後,中文係統“CCDOS”終於完成。

8月,“CCDOS”在北京展覽館亮相,轟動一時。

10年後,嚴援朝出任四通集團公司總工程師,並隨後擔任新浪網首席技術官。

2006年,中國個人計算機的數量突破2億,上網成為許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這一切,正是起始於1983年計算機的漢字係統,起始於嚴援朝的“CCDOS”。

在過去的20年,世界男子跳高紀錄平均兩年才提高1厘米。

而朱建華在幾個月內就將高度提高了2厘米。第二天,《人民日報》除了在頭版刊登消息外,還在第三版發表通訊《朱建華,祖國感謝你!》,詳細描述了朱建華越過2.38米時的情景。

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在各項賽事中獲得30多項世界冠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一年。

《人民日報》刊登了兩幅漫畫,主人公叫張海迪。張海迪從小高位截癱,但自學讀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基本課程,並掌握了幾種外語和數項技能。年初的共青團表彰大會上,張海迪被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團中央同時號召廣大青年向張海迪學習。

除了張海迪,這一年人們學習的另外兩個典型是朱伯儒和第四軍醫大學的200多名學員。

朱伯儒是豫西山區解放軍某部的普通幹部。媒體報道說:“他始終以雷鋒為榜樣,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竭盡所能地為群眾做了大量排憂解難的好事。”第四軍醫大學的200多名學員在遊覽華山風景區時,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從崖梯上跌落下來的十餘名傷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1983年第10期的《人民畫報》,刊登出一組農業豐收的照片。

本年,中國夏糧獲得全麵豐收,總產量為8200多萬噸,比去年增長一成。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安徽連續5年夏糧豐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進一步完善是夏糧豐收的重要因素。

這一年,作家路遙的小說《人生》引發一場爭論。《人生》以改革開放初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講述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離開土地進入城市,最終又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的主線。

小說發表之後,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導演吳天明很快將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電影《人生》中,高加林的扮演者是演員周裏京,周裏京後來在文章《我所理解的高加林》中說,決定由他飾演高加林,的確讓他輾轉反側了幾個不眠之夜。高加林不是人們習慣概念中的正麵人物或反麵人物,而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以後,到經濟體製改革以前農村青年的精神狀態,表現了這一代青年躁動的思想情緒。

電影中,高加林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周裏京還特意來到陝北體驗生活,並接觸了幾位民辦教師。

民辦教師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中國的教育資源匱乏,一些農村有文化的人便承擔起農村基本教育的責任。但他們的教師身份並不被承認,無法享受公辦教師的待遇。

周裏京認識的一位民辦教師就是這樣,剛剛27歲的他,眼角和嘴角已過早地布滿了皺紋,看上去是地道的陝北農民。周裏京後來這樣描述說:“他高中畢業當了教師,也曾希望有一天到師範學校去深造……當然,這一切都過去了。還有個民辦教師,甚至希望像高加林,盡早離開這塊土地。”周裏京在文章中還寫道:“當然,願為這塊土地獻青春的民辦教師、青年也是大有人在。”

電影上演後,引起轟動。1985年,《人生》在第8屆百花獎中獲最佳故事片獎,劉巧珍的扮演者吳玉芳獲最佳女演員獎,作曲許友夫則獲得第5屆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鄉村發生巨變的時候,城市的改革也在逐步進行。20世紀70年代末,中共中央開始醞釀一個計劃,劃出一塊地,開一個窗口,從資金、技術、管理上引進西方先進的經濟模式。鄰近香港的深圳即將成為社會主義的一塊試驗田。32歲的王石就在這個時候進入深圳。

王石原是一個軍人。退伍後,進入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

但是,機關的工作讓王石很不適應。20多年後,他這樣描述當年的自己:“在論資排輩的傳統氣氛中,我的自我實現、自我追求的工作表現欲受到了強烈的抑製。……我上班不早到一分鍾,下班到點前就收拾妥辦公桌上的文件。隻分配10%的精力在工作上……”

5月7日,王石乘火車抵達深圳。一下車,他就看到整個深圳就像一個巨大的建設工地。王石後來在自傳中寫道:“興奮、狂喜、恐懼的感覺一股腦湧了上來,手心汗津津的。”

此時的深圳,羅湖口岸在春節高峰時每天有7萬人通過,深圳的蛇口已經打出“時間就是金錢”的標語,國貿大廈也正以3天一層的速度建設著。這一年,深圳已同外商簽訂2500多個經濟合作協議,成交額達18億美元。與1978年相比,深圳的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1倍,全市人均收入達4100元。

王石首先進入了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一天,王石看見街邊聳立著許多儲藏玉米的白鐵皮金屬罐。經打聽王石了解到,深圳有很多雞飼料廠,但作為雞飼料的玉米卻從國外進口,原因是無法解決東北玉米運到深圳的問題。

王石並不知道東北和深圳之間的運輸情況,但他還是找到廣州海運局,詢問能否開通大連到深圳的航線。海運局回答,隻要有貨源,隨時開通。

在和公司商議後,王石開始從東北采購玉米到深圳銷售。第一筆生意是賣給深圳養雞公司30噸玉米。每噸人民幣1300元,共計3.9萬元。

生意做成後,王石拿著兩個條紋塑料口袋,去到養雞公司收錢,他不僅不知道要給對方提供發票,對方給自己的支票也不認識。王石後來回憶說:“這兩來兩往,讓我深刻感受到業務知識的貧乏。……我開始規定自己:每晚下班後,無論多晚都要看兩個小時財務書。……三個月過去,閱讀財務報表沒有障礙了。”

5年後,一隻名叫“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

它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就是王石。與此同時,萬科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今天,萬科公司已經是房地產上市公司中的龍頭企業。

在城市中,國有企業的改革也在逐步展開。年初的時候,國家勞動人事部要求積極有步驟地推行勞動合同製,這是國有企業用工製度方麵的一次重大改革。打破“大鍋飯”成為人們的共識。“大鍋飯”是對勞動成果平均分配的一種比喻。這種製度嚴重壓抑了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很多國有企業失去了活力。

11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關於步鑫生的長篇通訊《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隨後,《新聞聯播》連續做了相關報道。裁縫出身的步鑫生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個典型。

步鑫生是浙江海鹽襯衫廠的廠長。改革開放之前,海鹽襯衫廠全部自有資金不足5萬元,連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都發不出。3年前,步鑫生當上廠長,他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和勞動紀律,使全廠職工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這一年,海鹽襯衫廠產值1028萬元,實現利潤52.8萬元。利潤比改革前增加了100多倍。

在一些新聞記者的幫助下,步鑫生很快發明了一些改革順口溜。

分配原則是“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生產方針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創,人趕我轉”,管理思想是“誰砸我的牌子,我就砸誰的飯碗”,經營思路是“靠牌子吃飯能傳代、靠關係吃飯要垮台”。這些改革格言迅速傳遍全國,成為許多企業掛在廠內的標語口號和企業精神。

浙江蕭山的企業家魯冠球後來還清晰地記得他去海鹽參觀的情形,通往海鹽武原鎮的沙石路上,車水馬龍擠滿了前去“參觀學習”的人們,當時的步廠長難得一見,據稱,連廳局級幹部要見一下他都很難。魯冠球回憶說:“我們的麵包車還沒進廠門,就被門衛攔下了:‘步廠長今天很忙,下次吧。’好說歹說,最後他同意我們的車子繞廠區開一圈,這樣也算是學習過了。”

政府推動學習步鑫生的同時,擴大企業自主權、推行廠長負責製、打破“鐵飯碗”和“大鍋飯”等被擱置起來的改革理念又成為人們的話題。

年底,在這輪甲子快要結束的時候,中國很多地方迎來了一場大雪,四季如春的昆明下了500年來最大的一場雪。

新一年的第一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說,在新的一年裏,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全麵開創新局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