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大廳的玻璃牆,他們看見穆罕默德·阿裏·常嘎吉穿著白袍路過。阿波拉紮克朝前傾了傾身子,壓低聲音開玩笑地說,常嘎吉成功征服過來斯卡都的一對姐妹花,她們同是一支登山隊的隊員。
“沒錯。”蘇利曼一邊用烏爾都語說,還一邊用力點頭強調。一桌人哄堂大笑。
古拉姆·帕爾維平靜地解釋了“法特瓦”的事,當初的憤怒已經平息下來。他安排了摩頓森與薩耶·阿巴斯·瑞思維會麵。阿巴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宗教領袖。
“阿巴斯是位好人,但是對外國人有戒心。”帕爾維說,“向他展示你對伊斯蘭的尊重,以及我們所做的事。他或許能幫我們很大的忙,如果安拉願意。”
還有另一位宗教學者,謝克·穆罕默德,也不喜歡恰克波那位謝爾,他和兒子一起請願,希望中亞協會能在他的村莊喜瑪斯爾建一所學校。他還寫信到阿亞圖拉最高宗教委員會,那裏有全球什葉派地位最高的宗教神職人員,可以判決這個“法特瓦”究竟是否合理。
哈吉·阿裏說他已經和各村的代表商量過,大家決定把第二所學校建在下遊河穀的貧窮村莊帕克歐拉,整個工程由哈吉·阿裏的朋友哈吉·穆新負責督導。
泥水匠瑪克瑪是科爾飛建校團隊中表現最專業的人,他也請求在家鄉朗嘎建立學校。他還表態說,他的家人都是技巧熟練的建築工人,能很快把學校建好。
摩頓森想,霍爾尼如果能坐在這裏,肯定會高興得不得了。他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建第一所學校前,人人都想把學校迎進自己村裏的景象。霍爾尼曾勸告他,不要厭惡這些積極爭取的村民:“那些請你吃飯、想賄賂你的村莊,村裏的孩子們也需要學校。”
摩頓森想起他在常嘎吉家鄉遇到的牧羊的孩子們,他們是那麼渴望學習。摩頓森提議,在常嘎吉的村莊庫阿爾都也蓋一所學校,因為村裏的人們已經同意捐地了。
“那麼,葛瑞格醫生,”古拉姆·帕爾維用筆尖輕敲著桌子,“我們今年先建哪一所學校呢?”
“全部都建,如果安拉願意。”摩頓森說。
葛瑞格·摩頓森覺得生活節奏一下子變快了。他有一棟房子、一條狗、一個家庭,而且在離開美國之前,還和塔拉商量再添個孩子。他蓋了一所學校,被一位憤怒的毛拉威脅過,籌組了美國的理事會,還有一個既不光鮮也不亮麗的巴基斯坦團隊。他的帆布背包裏有屬於中亞協會的五萬美元,銀行裏還有更多的錢。巴基斯坦的孩子們長久以來遭受的痛苦,已經堆得像布勞渡河周圍的山峰一樣高,但頭上高懸著刀子一樣的“法特瓦”禁令,誰曉得他還能在巴基斯坦工作多久?現在是全力以赴的時候了。
他花了四萬八千美元,買了一輛軍綠色豐田吉普,車子馬力強勁,完全適合在路況複雜的喀喇昆侖地區行駛。他雇了一位經驗豐富、頭腦冷靜的煙槍司機,名字也叫侯賽因。侯賽因很快買了一箱炸藥放在乘客座位下頭,以後如果遇到落石,他們不需要再等政府派修路工人,可以自己炸開道路。由帕爾維和瑪克瑪負責殺價,摩頓森在斯卡都購買了足夠的建材,等到凍土一融化,就可以同時開展三所學校的建設工程。
四月裏一個飄著細雨的下午,摩頓森在加油站的油泵旁邊和薩耶·阿巴斯·瑞思維會麵。帕爾維告訴他,在阿巴斯了解他之前,他們最好在公開場所碰麵。加油站離飯店不遠,人來人往十分繁忙,所以是最好的選擇。
阿巴斯帶著兩名助手,兩個人都蓄著大胡子,十分警惕地守在他身旁。阿巴斯瘦瘦高高,額頭上纏著漆黑的頭巾,胡須按什葉派學者的方式修剪得十分整齊。他透過老式方框眼鏡,上下打量眼前身穿巴基斯坦服裝的高大美國人,然後才伸出有力的右手同摩頓森握手。
“願平安降臨於您。”摩頓森把手放在胸前彎腰行禮,“很榮幸能和您見麵,薩耶·阿巴斯。”他用巴爾蒂語說,“帕爾維先生對我形容過您的智慧,還有您對窮苦人民的同情。”
“有一些歐洲人到巴基斯坦是來毀滅伊斯蘭教的。”薩耶·阿巴斯事後說,“我一開始也擔心葛瑞格醫生和他們一樣。但那天在加油站裏,我看清了這個人的心。雖然不是穆斯林,但他是個高貴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孩子的教育。我當即決定盡一切所能幫助他。”
摩頓森花了超過三年的時間,經曆過錯誤、失敗和耽延,才把科爾飛的學校從承諾變成現實。他從中學到了很多教訓,加上終於有了足夠的經費,還有更多朋友和熱心人的幫助,這一次,中亞協會隻用了短短三個月,就建成了三所學校。
瑪克瑪說話算話,他和家人們一起,帶頭建造朗嘎村的學校,隻花十個星期就完成了工程,而且質量絲毫不比科爾飛的學校差。在房屋建造動輒要花幾年時間的巴基斯坦地區,他們的速度前所未見。雖然朗嘎離斯卡都隻有十二公裏遠,但除非孩子們自己承擔到斯卡都私立學校就讀的學費和交通費,否則就沒有地方讀書,因此朗嘎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沒上過學。經過一個春天的辛勤工作,朗嘎村孩子們的命運從此改變。
帕克歐拉的村長,哈吉·阿裏的朋友哈吉·穆新,同樣全力以赴。他說服大部分村民,在學校建好之前不接任何登山隊的向導和協作工作。他迅速組織起一支人數眾多的建設團隊,雖然沒有經驗,但熱情洋溢。當地的建築承包商紮曼推掉了軍隊的營建工程,帶領大家在白楊樹叢下建造了一所馬蹄形的漂亮學校。“紮曼的工作成績真是不可思議。”摩頓森說,“巴基斯坦北部最偏遠的村落,竟然可以在十二個星期內蓋好一所學校,而且品質很好。”
在常嘎吉的家鄉庫阿爾都,村裏人堅定地表示,保證讓學校建造成功。他們特別捐了一塊兒位於村莊中央的土地,還拆掉一棟兩層的石樓,這樣學校就可以建造在黃金地段。庫阿爾都學校的建築遠遠超過了一般學校的標準。村民們先打好兩米深的石頭地基,又把學校的牆也砌成兩倍厚,他們決心讓學校永遠驕傲地挺立在村子中心。
整個春天和夏天,摩頓森像個苦行僧一樣,坐在豐田車裏到處奔波。工地缺水泥,他就趕快補貨送水泥;帕克歐拉村子的學校屋梁沒有裝好,他又忙著把瑪克瑪送過去補救;稍微有點空閑,還得趕到斯卡都的木匠工廠,查看五百套桌椅的趕製進度。
三所學校都即將提前完工時,摩頓森又展開了下一輪的計劃。帕爾維告訴摩頓森,在印度河南岸一個叫托爾古巴拉的村子裏,五十名女學生擠在一所隻有一間教室的學校裏上課。手頭還剩不少建材,摩頓森決定幫那所學校加蓋兩間教室。
摩頓森在胡歇艾河穀參觀過穆劄佛的村莊哈爾德後,也答應村民明年在那裏蓋一所學校。他又聽說附近康代村的學校遇到了危機,當地老師已經兩年多沒領到薪水了,而一位名叫古拉姆的老師,在這種情形下仍然努力教育九十二名學生。摩頓森聽到這個消息後氣憤不已,立刻墊付了古拉姆的薪水,並且又聘請了兩名老師,以減輕古拉姆的教學負擔。
摩頓森在巴爾蒂人中間留下的美名,很快傳進了薩耶·阿巴斯耳朵裏。阿巴斯寄了封信到印度飯店,邀請摩頓森到自己家中做客。
客廳裏,摩頓森、帕爾維和阿巴斯三人盤腿坐在上好的波斯地毯上,阿巴斯的兒子奉上盛在粉紅色瓷杯中的綠茶,以及用瓷盤盛著的甜餅幹。
“我和恰克波的謝爾聯絡過,請他撤回‘法特瓦’裁決。”薩耶·阿巴斯歎了口氣,“但是他拒絕了。這個人沒有遵循伊斯蘭的教義,他隻遵照自己的心意。他希望把你趕出巴基斯坦。”
“如果您認為我做了任何違逆伊斯蘭的事,要我永遠離開巴基斯坦,我會照做。”摩頓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