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密特朗,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五任和第六任總統,也是法國有史以來通過普選產生的第一位社會黨總統。
1916年10月26日,密特朗出身於法國夏朗德省雅爾納克市的一個普通的鐵路職工家庭。
密特朗自小就很有誌氣,而且興趣廣博。憑借自己的努力,他考入了法國的名校巴黎大學學習,潛心攻讀他所感興趣的法律、政治學和文學等專業。畢業之後,他利用自己良好的文學和法律知識,很快找到了自己較為滿意的記者和律師等工作,並幹出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但是不久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德國以“閃電戰”攻占了歐洲的許多弱小國家後,很快就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法國。飽含著一腔愛國熱情的密特朗馬上加入了軍隊,積極地參加抵抗運動。
在戰爭期間,許多共產黨人也參加了抵抗運動,他們與密特朗成了同一戰壕的戰友。在他們的影響下,密特朗接受了共產黨人的一些思想,開始走上了左翼道路。
在1940年的凡爾登戰役中,英勇作戰的密特朗不幸受傷,被德國人俘虜並被關進集中營。在集中營裏,密特朗飽受折磨,但這並沒有使他屈服。
他先後三次策劃從集中營逃跑,前兩次逃跑均告失敗。第三次越獄之後,德國人四處追捕他,他無奈之下逃到護士達尼埃爾家躲避搜捕,誰知兩人竟一見鍾情。不久之後,達尼埃爾成了他的妻子。
密特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政壇宿將,他長期在法國各屆政府中擔任職務。
密特朗曾在維希政府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在動蕩不定、更迭頻繁的第四共和國政府中,他曾11次入閣,曆任退伍軍人部長、總理府情報國務秘書、海外領地部長、國務部長、內政部長、國務部長兼司法部長等重要職務。
1958年,戴高樂將軍從海外回國並重新執政,密特朗對此堅決反對,此後他一直從事反對派的政黨活動,先後擔任過社會民主左翼聯盟主席和共和體製大會黨主席。1971年密特朗正式當選為社會黨第一書記。
在成為社會黨第一書記後,密特朗開始積極參與總統競選,但前兩次均以失敗告終。1965年敗在戴高樂將軍手下;1974年又輸給了吉斯卡爾·德斯坦。
但他孜孜以求,從不氣餒,終於在1981年第三次參加總統競選時獲得成功,當上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首任社會黨總統,這也是法國有史以來通過普選產生的第一位社會黨總統。
在1988年5月8日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中,密特朗爭取連任成功,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六任總統。
密特朗執政期間,在外交上,他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與聯係,極力主張實行西歐聯合的政策,保持同美國的同盟關係,讚成美蘇中導協議;在政治上,他主張用社會主義加資本主義的自由來改造法國的政治體製,為法國營造廠良好的國內政治環境;在經濟上,他主張“社會合作”,通過增加對富人的征稅,以縮小社會的不公正和日趨嚴重的不平衡:在科技上,他提出的旨在加強西歐科技合作的“尤裏卡”計劃。得到西歐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各國普遍認為這一計劃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為使西歐的科技在未來的較長時間內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密特朗是國際政壇上一位極有影響的人物。除了政治外,他還酷愛文學,喜歡曆史、地理,迷戀音樂,因此被人們譽為博學多才的總統、歐洲最有義學修養的國家元首和以文學為樂趣的政治家,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終以文學為第一愛好,每天在繁忙的政務活動之餘,他總要認真閱讀兩個小時的書籍。他說:“不要以為我生活小充滿了政治,文學永遠是我的樂園”。在工作之餘密特朗還著書立說,他的著述很多,主要有《我的實情》、《不斷的改變》、《蜜蜂與建築師》、《中國麵臨挑戰》等,並深受讀者的歡迎。